返回

第140章道宫之法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140章道宫之法 (第3/3页)

通人身体素质更强,没有自愈能力,很容易因为伤势过重而死。

    老道士叹息道:“你这样又给自己添麻烦了,本来距离圆满只差了一步。”

    一阶圆满,内外相合一。

    从修行上解释就是把处于混沌状态的神魂,捏成一个人形是为外相

    在这个人形上雕刻出五官,衍生出五感,这就是内相。

    二者合一,就是神意初成。

    最显著的特征就是现实的身体状况,会直接以神魂的形式映照。

    比如陆昭现在。

    身穿迷彩服,身上各处带着伤,右脸下半部分有明显烧焦痕迹。

    以常理来说,他已经一阶圆满了,却还未突破。

    老道士明知如此,却没有明说。

    陆昭有些惭愧道:“愧对老师这段时间的教导。”

    一直以来,老师为了让他圆满,费尽心思指点他修行。

    老道士没有责怪,道:“你距离圆满只差了半步,如今盲羊补牢还不算太晚。”

    陆昭问道:“求老师授予解法。”

    “不急,你先听我说。”

    老道士没有如往常一样直接掏出道法。

    因为他得现编一个说辞。

    没有什么盲羊补牢之法,因为一阶、二阶、三阶等境界是现代才有的。

    在古代道门划定的境界,只有筑基、金丹、成仙三种区别。

    三阶之前都是筑基,现代只是砍去了与神魂有关的课程。

    而性命双修需要点化,有了道种才能进入二阶,才能衍化内景。

    陆昭情况比较特殊,为了不坏弟子机缘。这两天老道士思来想去,终于想好了办法。

    越过点化步骤,让只具备道种雏形的陆昭,直接去衍化内景。

    内景是以道种为基,同出一脉类型相似,如老道士出自上清一脉,所以有了这座道观。

    “此法名为道宫,但你要尝试自己领悟道心,那么就意味着一切都要你自己来,在黑暗中独自摸索。”

    陆昭迷茫问道:“老师,我应该如何领悟,我又能领悟什么?”

    悟道过于玄乎,他能想到的都是先贤领悟总结出来的道理。

    已经悟出的道是实质存在的东西,是千万人已经知晓的共识。

    还没悟出的,看不清见,摸不着。

    老道士解答道:“万物皆可为道,祂不存在高低,不存在大小,你心中所想也可以是道。”

    “世上有大道,大道教化众生,明辨天地。世上也有小道,小道只在于心。”

    “春秋诸圣之后,大道已尽,小道无穷。我们修行既站在圣人肩膀上,也在用圣人之道继续阐述天地。”

    “是故,道无高低,只在于心。”

    老道士曾有三次悟道,也因此变更了三次道号,每一次都代表他的心境与修为的变化。

    陆昭听明白了。

    六经注我,我注六经。

    圣人大道是历代无数先贤改进来的,无数的小道汇聚成了大道。

    自己只要能悟出来,也可以是其中之一。

    他又问道:“若我领悟了自己的道,是不是比其他人要更强?”

    老道士摇头道:“为师不知,你要是走上清一道,那么在修神魂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说着,他从衣袖里掏出一本书。

    古朴的书封上写着两个字:【道宫】。

    陆昭双手接过,手触及到书本,一段段文字直接出现在脑海里。

    正如之前老道士传法一样,实际意义上的醍醐灌顶。

    当他运转其中功法,顷刻间天地陷入了黑暗。

    似有一层层茧包裹他的神魂。

    陆昭悟性极佳,隐约间就明白为什么性命双修需要师傅领进门点化。

    就像幼儿园教导识字一般,不认得字又如何去学习道术?

    陆昭一次又一次尝试撑开茧,有时向外扩展了一些,有时反而会收缩。

    似乎找不到规律。

    他不急,如果实在不行,上清道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毕竟自己也是精神类超凡者。

    修起来应该会简单许多。

    道在于心,陆昭不禁在想,自己想要什么?

    登极只是一种目标,他并不渴望权力本身。

    太平只是追求,而且他也没有彻底想清楚,什么才算太平?

    那大概需要力量,一种可以压倒一切,不需要八个人也能杀死怪物的力量。

    如果能有八个神通或许也不错,道术用起来太麻烦了。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