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1章急诊室的生死时速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31章急诊室的生死时速 (第2/3页)

始详细记录。

    而林修远则站在床边,一边观察病人状态,一边在脑海中飞快调用前世积累的“智能诊断算法”模型。

    这套算法是他当年在医学人工智能研究领域最重要的成果之一,结合了数百万个病例数据库、病理生理模型和实时数据分析系统。

    即便在没有CT扫描的情况下,也能通过症状、体征、生命体征波动趋势等参数,做出高度精准的初步诊断。

    他将老吴的年龄、职业背景、疼痛部位、血压变化、心率波动等信息一一输入脑海中的“算法模型”,并快速匹配历史案例。

    瞬间,数百个相似病例浮现在他脑海中,每一个都标注着最终的确诊结果与治疗方案。

    其中,超过95%的类似病例最终确诊为急性主动脉夹层破裂,且大多数在发病后30分钟内死亡,若未及时手术干预,存活率不足5%。

    林修远的眼神愈发凝重。

    “不能再等了……”他喃喃自语。

    然而,现实是残酷的。

    王志斌已下令让护士推来镇痛药物,眼看针剂即将注入老吴体内。

    林修远握紧拳头,

    可眼下,他不过是个实习医生,权限有限,权威不足,强行干预只会让自己陷入更大的麻烦。

    怎么办?

    他在心中一遍遍问自己。

    突然,一个念头闪现。

    或许,他可以利用“未来信息差”——提前预测病人的下一步发展,并以最快速度做出应对策略。

    他悄悄翻开随身携带的小本子,在上面写下几个关键参数和时间节点。

    然后,他抬起头,目光坚定地盯着床上的老吴。

    “既然你不让我动手,那我就只能靠脑子赢你。”

    林修远心中暗暗发誓。

    他要在这场与死神的赛跑中,赢下这一局。

    哪怕只有一线希望。

    此刻,他站在床边,脑海中飞快调用前世积累的“智能诊断算法”模型,结合病史、体征、血压波动曲线进行快速分析……

    林修远站在床边,脑海中飞快调用前世积累的“智能诊断算法”模型,结合病史、体征、血压波动曲线进行快速分析。

    他的思维如同高速运转的处理器,在短短几秒内完成了一套复杂的医学判断流程。

    ——主动脉夹层破裂的可能性高达97.6%,误差率仅0.4%。

    他闭了闭眼,将数据重新核对一遍,确认无误后,眼神骤然一凝。

    不能再等了!

    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老吴的生命正在悄然滑向深渊。

    而王志斌却仍慢条斯理地站在床边,似乎已经把这当成一场无关痛痒的普通急诊处理。

    林修远猛地转身,目光在抢救室内扫视一圈,最终落在正站在角落里准备离开的麻醉科医生高晓琳身上。

    她三十出头,干练冷静,是医院公认的“手术台上的定海神针”,尤其擅长高危病人的麻醉管理。

    “高医生!”林修远快步走过去,语气急促,“如果我能在三分钟内说服你,你愿意配合我吗?”

    高晓琳挑眉看了他一眼,神情复杂:“你一个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