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4章代码与心跳的交响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34章代码与心跳的交响 (第3/3页)

远坐在书桌前,目光紧锁着屏幕。

    窗外月光透过窗帘缝隙洒进来,在键盘上投下斑驳光影。

    他的手指飞快地敲击着键盘,一行行代码在他的操作下不断延展,仿佛在编织一张精密而庞大的网。

    这是“智能诊断系统”的第一版基础架构,虽然还很简陋,但它已经具备了最基本的推理能力。

    他深吸一口气,输入昨夜那位老年患者的完整病历信息:年龄、性别、主诉、体征变化、既往史、检查报告……

    数据输入完毕,他按下运行键。

    几秒钟后,屏幕上跳出一串分析结果:

    【初步诊断】冠状动脉急性闭塞

    【可能性排序】1.急性心肌梗死(85%) 2.心绞痛加重期(10%) 3.主动脉夹层(5%)

    【优先建议】立即行心电图、肌钙蛋白检测,安排冠脉造影检查

    林修远看着屏幕上的结果,心中涌起一阵激动。

    与他昨晚临场判断几乎完全一致!

    他靠在椅背上,轻轻闭上眼,长长地吐出一口气。

    “第一步……走通了。”

    这不是一个简单的程序,而是一个将经验、知识与未来技术融合而成的医疗辅助工具。

    它的存在,意味着许多原本可能被忽视的早期信号,都能被准确捕捉,从而避免误诊、漏诊的发生。

    这一刻,林修远仿佛看到了未来的医疗世界——一个由人工智能辅助医生决策的时代正在缓缓拉开帷幕。

    而他,正站在这场变革的起点。

    翌日清晨,林修远刚走进急诊科,就听见护士站传来急促的呼叫声。

    “快来人!三号床突发胸痛,意识模糊!”

    他立刻快步上前,只见一名中年男子正躺在担架床上,面色苍白,额头布满冷汗,呼吸急促,嘴唇发绀。

    苏晚照也在一旁协助处理,见林修远到来,立刻汇报:“血压90/60mmHg,心率110次/分,血氧饱和度92%,刚刚发作时主诉是胸骨后剧烈压榨样疼痛,持续未缓解。”

    林修远眉头微皱,迅速蹲下查看患者状态,同时快速翻看其门诊记录。

    这名患者名叫周海峰,47岁,无明显慢性病史,今晨突然感到胸部剧烈疼痛,自行前来就诊途中症状加剧。

    常规来看,可能是心肌梗死或者肺栓塞,但也有可能是更凶险的主动脉夹层。

    时间紧迫,每一分每一秒都关乎生死。

    林修远迅速掏出随身携带的平板电脑,打开自己刚刚完成的第一版“智能诊断系统”,输入患者的基本信息与当前生命体征。

    几秒钟后,系统界面弹出一条红色警告:

    【紧急提示:疑似主动脉夹层,需立即排查CT血管造影】

    林修远瞳孔一缩。

    他抬起头,果断吩咐:“马上安排CTA检查,准备镇痛药物,联系心血管外科待命。”

    一旁的主治医师王志斌闻言一愣:“你是说……主动脉夹层?”

    林修远没有解释,只是点头,然后转向苏晚照:“帮我准备影像资料同步上传。”

    他心里很清楚,这不仅是对患者生命的抢救,更是对自己亲手打造的这套系统的首次实战验证。

    成败,在此一举!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