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15章 改组(求月票推荐票求追订!)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215章 改组(求月票推荐票求追订!) (第1/3页)

    搞定了麦理思,没过几天,马世民也回话了。

    电话是直接打到陈秉文办公室的。

    “陈生,我是西蒙(马世民的英文名)。”马世民的声音干脆利落透,“你的提议,我考虑清楚了。”

    陈秉文握着话筒,神色平静:“请讲。”

    “我接受邀请,加入糖心资本。”马世民没有绕圈子,“但我有一个要求。”

    “什么要求?”

    “我不想去青州英坭,也不想直接去管和黄的摊子。”

    马世民语速不快,但每个字都说的很慎重,“我想挑战一下屈臣氏。让我负责屈臣氏。”

    陈秉文眉梢微不可察地动了一下。

    这个要求有点出乎他的意料。

    他原以为马世民这种具有国际视野和冒险精神的人,会更倾向于开拓全新的海外市场或负责更宏大的资本运作,而不是去打理一个看似传统的零售业务。

    屈臣氏目前的规模和价值,远不能与正在风口上的青州英坭或和记黄埔相比。

    “屈臣氏?

    为什么是屈臣氏?”

    陈秉文直接问道,他想听听马世民的逻辑。

    他需要确认这不是一时兴起,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战略判断。

    “陈生,我看过资料。”马世民显然有备而来,“我研究过屈臣氏的现状,也分析了陈记食品的优势。

    我认为,屈臣氏的价值被严重低估了。

    它不应该只是一间卖药和蒸馏水的老牌药房。”

    他顿了顿,条理清晰地阐述:“屈臣氏现在有72家药店,卖的主要是蒸馏水、药品、化妆品,模式老旧,盈利平平。

    但它的招牌和遍布港九的渠道网络是现成的,这就是它最核心的价值。

    我看中的是它‘零售’的这个内核。”

    “糖心资本未来要扩张,尤其是你提到的北美和东南亚,不能只靠卖水卖饮料,必须有一个强大且可控的零售终端网络来支撑。

    屈臣氏,就是最好的胚子。

    它应该被改造成一个平台,一个能连接制造端和消费终端的强大渠道网络。

    我看好零售业的未来,尤其是与快速消费品紧密结合的模式。

    给我屈臣氏,我能让它变得比现在有价值得多。”

    最后,马世民补充道::“我已经做了一份初步的计划书,关于屈臣氏如何改造和扩张。

    如果你有兴趣,我现在就可以过来。”

    陈秉文几乎没有犹豫:“好。你过来,我们当面谈。”

    事实上,在陈秉文心中,对屈臣氏的深度改造是必然要进行的一步棋。

    之前一段时间,由于刚刚完成收购和初步整合,为了稳定人心、熟悉业务,他没有对屈臣氏的管理层和经营架构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仅仅是在产品SKU和生产线上做了一些调整和优化。

    屈臣氏原来的经理徐世文,能力上守成有余,但开拓和创新明显不足,这也解释了为何屈臣氏在过去这么多年里的发展一直不温不火,只能守着基本盘缓慢增长。

    经过这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