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背景(求月票推荐票求追订!) (第1/3页)
“继续。”
不过,陈秉文没有急于表态,而是让顾永贤继续说下去。
“不过相比资金问题,最大的障碍确实是合规。”
顾永贤指了指资料,“我和几位熟悉广播条例的资深律师谈过。
收购免费电视牌照的控制权,需要经过电视广播事务咨询委员会的严格审查。
重点要求有几个:
第一,新股东的财务实力和资金来源必须清晰、合法;
第二,需要证明有能力扭转电视台的经营状况,并有详细的节目制作和投资计划;
第三,也是最关键的一点,港府对于非英资背景,尤其是华资控股免费电视台,会非常谨慎。
他们担心会影响节目编辑的独立性。”
听到这三点要求,陈秉文眉头皱。
资金不是问题,经营计划也可以做得很漂亮。
但“背景”问题,确实是个绕不开的坎。
他现在风头正劲,但本质上仍是新兴华商,与港英政府的关系远不如那些老牌英资洋行或根基深厚的某些华资家族。
加上最近一段时间与华润走的比较近,搞不好还真可能因为这个原因被电视广播事务咨询委员会排斥。
“有没有绕过或者缓解第三个要求的办法?”
“有,但需要操作。”顾永贤显然已经思考过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采取分步走的策略。
第一阶段,先以一家在百慕大或者开曼群岛注册的、股权结构复杂的离岸公司名义去洽谈收购,尽量淡化糖心资本和你的个人色彩。
同时,在收购团队中,引入一位有份量、且能被港府和公众认可的‘独立’董事,最好是英籍或者有深厚英资背景的社会名流,由他来出面主导谈判和未来初期的管理,起到一个缓冲和保证的作用。
等到收购完成,电视台运营稳定一两年后,再逐步进行股权重组,实现真正的控制。”
“独立董事.缓冲”
陈秉文若有所思。
这确实是个办法。
找一个合适的白手套或者招牌,先稳住监管层和舆论渡过最初的审查期。
“有具体人选吗?”
陈秉文知道,顾永贤既然说出这个办法,必然已经有了备选对象。
“有几个。”顾永贤介绍道,“.其中最适合的人选是前港府新闻处处长、现任某英资财团公关顾问的莫里斯爵士。
他退休不久,人脉还在,形象也够独立,关键是他经济状况似乎一般,对这类能带来丰厚报酬的邀约应该会有兴趣。”
“这件事你秘密去办,可以先接触一下,确定他们的意向。”
听了顾永贤的介绍,陈秉文思考了一下后指示道,“同时,和丽的电视台的母公司接触也可以开始,先表达意向,试探试探他们出售丽的电视台的意向到底有多强烈。”
顾永贤离开后,陈秉文拿起那份丽的电视台的资料仔细查看。
收购电视台这步棋,虽然风险大,回报也非常巨大。
这不仅仅是一笔生意,更是一个战略支点。
掌控了丽的电视台,就等于拥有了一个直达港岛千家万户的喉舌。
未来,陈记食品的新品发布、青州英坭的地产项目推广、屈臣氏的促销活动,都可以通过这个平台进行最直接、最广泛的宣传,广告成本将大幅降低,效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