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惨无人道,阎埠贵不当人 (第3/3页)
别人一看,李红兵工资那么高,还是跟大家一样,都面临着缺粮的问题,心里瞬间平衡,不那么拉仇恨了。
另一方面。
换红薯回来,李红兵也是搭配着吃,营养更均衡,不可能像有的人家,一天三顿吃红薯。
“红兵,这你还真问对人了。”
见李红兵问到这个问题,阎埠贵直接来了精神,神采奕奕的说道:“现在年景不好,原本一斤全国粮票或粗粮,起码能换六斤红薯。
可现在大家都缺粮食,城里拿粮票和粮食去农村换红薯的人一多,红薯的价格也跟着水涨船高,现在一斤全国粮票和存量,基本上只能换四斤红薯回来。
不过我打听了,近郊的农村只能换四斤,但要是远郊的顺义或者昌平那边,一斤粮票或粗粮,起码能换五斤红薯回来。”
“这可是好事啊!”
阎埠贵把这些研究的明明白白,李红兵一点都不意外,却是皱眉道:“不过阎大爷,顺义和昌平离咱们这,可不近吧?”
“是不近,所以我这不是明天想跟你借辆自行车嘛!”
阎埠贵有些不好意思,直接说出了自己的最终目的。
“这个好说。”
李红兵想都没想就同意了,并且说道:“回去我就跟我妈说一声,要是明天您要用车的时候,我出门上班了,您直接找我妈就行。”
阎埠贵都帮自己家换红薯了,李红兵不出人也不出力,借一次自行车,完全说得过去。
等价交换。
这样的“合作”,已经不是第一次。
现在李红兵家里有三辆自行车。
一辆是和陈雪茹结婚前买的,也是平时最经常骑的,平时上下班都要用。
第二辆是陈雪茹陪嫁的嫁妆之一,不过辆女式的二六大杠,平时很少用,偶尔全家出行的时候,不过这辆显然不合适用来拉红薯这种糙活,也舍不得外借。
还有最后一辆,是陈家以前骑的。
本来这辆自行车就已经近乎闲置了,尤其是陈母搬到这里来之后,不过因为院里住户有时候遇到一些紧急情况,难免会找李红兵借自行车,只要关系不是真的差,再加上对方也确实有情况,李红兵一般都不会拒绝。
后面陈母提议,把家里那辆闲置不用的自行车拿过来,专门放在院里,要是谁家再有需要开口的话,正好能用上,完全不用心疼。
旧归旧,但各个零件都是完好的,这个时候的工业技术虽然落后,可用料是真扎实,相当的耐造。
当然了。
虽然是专门备着用来借人,却不等于是院里公用的,如果平时没什么情况想借去用,那可不答应。
渐渐的,也成了大家的共识。
真遇到紧急的情况,有这样一辆自行车可以急用,简直是救了老命,谁也不敢破坏这样的规矩,真把李红兵给惹不高兴了,以后连借自行车的机会都没有。
大家可都没忘了,李红兵只是对他们客气,并不是怕了谁,院里没人能惹得起。
“得嘞!红兵,真的是谢谢你了。”
尽管对于这个结果,阎埠贵早已预见,基本可以确定李红兵不会拒绝,可成功借到自行车,阎埠贵的心里还是很高兴的。
有了自行车,再去换红薯,那可方便和省力多了。
本来他们就要换红薯,顺道帮李红兵换一些回来,又有自行车这便捷工具,一点都不亏,甚至还赚了。
“阎大爷,大兴和昌平这么远,您确定明天要骑自行车去换红薯?”
面对阎埠贵的感谢,李红兵却是忍不住提醒了一句。
以前也就算了,都是近郊,不算太远。
可哪怕有自行车,特地跑到大兴和昌平那边,也并不轻松,尤其回来的时候,车上还装着换回来的红薯,分量绝对不轻。
关键往返大兴或昌平,每天都是有来回班车的,哪怕知道阎埠贵是为了省钱,舍不得这车钱,可费人啊!
“没事,明天换红薯,我让解成去,他一个年轻小伙子,有的是力气,这点路程算什么。”
听着阎埠贵自鸣得意的说出这句话,李红兵差点没忍住笑出声来。
这阎埠贵,还真的是不把儿子当儿子,直接当成骡子用,使劲地榨干对方身上的价值。
就在李红兵同情给阎埠贵当儿子的阎解成时,忽然听到阎埠贵一脸期待的对他发出了邀约道:
“红兵,明天你休息不,咱们一起钓鱼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