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十六章:声波密码与跨界实验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三十六章:声波密码与跨界实验 (第2/3页)



    老李坐在松风琴前,深吸一口气。他今天特意穿了件靛蓝布衫,领口别着炳坤做的艾草香囊,琴身的铜丝在晨光里闪着微光。当他的指尖落在琴弦上,第一段松风调缓缓淌出,像终南山的晨雾漫过竹林,诊室里的药香仿佛被琴音牵引着,在患者周围轻轻盘旋。

    煊墨站在监测仪旁,目光在屏幕与拓纸间来回移动。当琴音走到符号的“急音段”,老李突然加快指法,琴弦发出清越的颤音,像山涧突然撞上巨石,溅起一串水花。小周手里的薄荷罐“啪”地落在地上,他猛地抬起头,眼里的迷茫散去不少;高三女生捏着习题册的手松开了,嘴角甚至微微上扬——那串颤音的节奏,竟和她喜欢的某首钢琴曲副歌部分重合。

    “这是……”刘医生盯着屏幕,惊讶地睁大了眼睛。小周的脑电波图上,代表清醒的β波正在消退,代表浅睡的θ波像潮水般漫上来;女生的心率从每分钟110次降到了85次,呼吸频率也变得平稳。最神奇的是那位失眠三个月的程序员,他竟在急音段结束后,轻轻打起了小鼾。

    “符号的节奏,对应着‘破郁—安神—助眠’三个阶段。”煊墨的声音适时响起,他掏出拓纸,指着上面的曲线,“苏婉用朱砂记录的,其实是不同情绪状态下的‘心神频率’。急音破郁,就像用锤子敲碎结冰的河面;松风安神,是让水流重新变得平缓;最后回归低频,自然能引人人眠。”

    刘医生的助手迅速拍下拓纸与脑电波图的对比照,两张图的波形走势竟有七八分相似。“这太不可思议了。”助手喃喃自语,“六百年前,没有仪器,她是怎么发现的?”

    “靠观察,靠体验,靠千万次的实践。”煊墨拿起那本《苏婉医案》,翻到夹着琴叶紫菀的那页,“你们看,这里记载着‘试音百次,方知急缓之妙’,旁边还画着患者的反应——皱眉者需急音,垂目者需缓音。这不是玄学,是古人用身体做仪器,总结出的经验科学。”

    监测结束时,五位患者里有三位睡着了,剩下两位的焦虑指数下降了60%。小周醒来时,第一句话是“我好像梦见终南山了,全是薄荷味”;高三女生把合欢花包塞进习题册,笑着说“突然觉得三角函数没那么可怕了”。刘医生收起仪器时,态度彻底变了:“煊先生,我想申请合作研究。”他递过一份表格,“医院可以提供设备和患者,我们一起把这些符号翻译成现代频率数据,说不定能制定出‘中医音乐疗法指南’。”

    诊室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