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十八章林夏又写新诗句(一)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四十八章林夏又写新诗句(一) (第1/3页)

    暮春的雨丝斜斜掠过琉璃瓦,将乾朝御赐的 “镜澜苑” 三个字洇出深褐。林夏抖落青布衫上的水珠,指尖触到门环时顿了顿 —— 铜面上雕刻的缠枝莲,竟与二十年前在父亲书斋见过的那方端砚纹样分毫不差。

    “先生是来赴苏大人之约?” 守门的老仆递过油纸伞,浑浊的眼珠里映出林夏腰间悬着的玉佩。那是块常见的和田玉,只背面用金丝嵌着半个 “夏” 字,另一半据说藏在失踪多年的兄长身上。

    穿堂风卷着槐花香气扑过来,林夏抬头望见游廊尽头的匾额。“观妙” 二字笔力遒劲,飞白处似有流云游走,正是他少年时临过百遍的苏式笔法。二十三年前,时任太傅的苏文渊曾握着他的手,在宣纸上写下这两个字,墨汁顺着颤抖的笔尖滴在素白的绢上,像极了后来父亲狱中血书的泪痕。

    “林先生可识得这园子里的墨竹?” 引路的小厮忽然停在月洞门前。粉墙内探出数竿青竹,竹叶上的雨珠坠落在青石地面,敲出叮叮咚咚的脆响。林夏喉头发紧 —— 竹影投在墙上的斑驳,竟与记忆中父亲画案上的水渍重合。那年他刚满七岁,撞见父亲将一卷书塞进灶膛,灰烬飘落在竹篮里的新墨上,烧出一个个黑洞。

    春行

    东风拂柳绿丝扬,

    桃李争妍吐芬芳。

    燕语呢喃穿巷陌,

    踏青人醉暖阳光。

    夏夜

    蛙鸣池塘月色柔,

    流萤点点绕枝头。

    清风送爽驱炎暑,

    卧看银河星斗稠。

    秋景

    金风送爽雁南翔,

    稻浪翻滚谷满仓。

    枫叶如火燃山路,

    桂香阵阵沁心房。

    冬雪

    朔风凛冽雪飞扬,

    万物披素裹银装。

    孩童嬉戏堆雪人,

    红梅傲雪吐芬芳。

    山居

    青山环抱小茅庐,

    溪水潺潺绕屋流。

    晨起听鸟鸣翠柳,

    暮归观日落山头。

    渔翁

    一叶扁舟泛碧波,

    鱼竿在手任消磨。

    不问世间烦琐事,

    只求鱼虾满筐箩。

    思友

    一别数载各西东,

    思念悠悠在梦中。

    何时再聚同把盏,

    共话当年情谊浓。

    咏梅

    冰天雪地独傲然,

    不与群芳争俗艳。

    暗香浮动沁心脾,

    品格高洁众人赞。

    劝学

    年少光阴似箭飞,

    莫待白头空自悲。

    勤学苦读求真知,

    不负青春好时机。

    登楼

    独上高楼视野宽,

    山河壮丽入眼帘。

    凭栏远眺心潮涌,

    豪情壮志满胸间。

    暮春

    残红落尽绿成荫,

    布谷声声催农勤。

    莫叹春光留不住,

    夏荷将绽更怡人。

    早行

    残月如钩挂天边,

    晓风拂面觉微寒。

    行人匆匆赶路忙,

    只为生计不停闲。

    咏竹

    破土凌云节节高,

    虚心有节品格超。

    狂风暴雨何所惧,

    坚韧不拔立山腰。

    思乡

    客居他乡岁月长,

    每逢佳节倍思乡。

    遥望故园千里外,

    亲人安康可无恙。

    夏夜纳凉

    搬凳庭中纳晚凉,

    繁星点点缀穹苍。

    祖母轻摇蒲扇语,

    细说当年旧时光。

    春耕

    春雨绵绵润田畴,

    农夫牵牛把犁抽。

    汗水滴落泥土里,

    期盼秋收好兆头。

    观瀑

    悬崖峭壁挂银帘,

    飞流直下势如箭。

    声若雷鸣震山谷,

    溅起珠花映日妍。

    送别

    长亭送别泪沾巾,

    执手相看语难陈。

    此去前路多保重,

    愿君一路遇知音。

    咏菊

    秋高气爽菊花黄,

    千姿百态傲寒霜。

    不与春花争艳丽,

    独留清气满庭芳。

    夜读

    一盏孤灯伴夜读,

    书中自有黄金屋。

    忘却窗外喧嚣事,

    沉醉古今圣贤书。

    游湖

    画舫轻摇泛湖中,

    两岸风光各不同。

    绿树红花相映趣,

    欢声笑语漾晴空。

    冬夜

    寒夜漫漫雪纷纷,

    围炉煮酒暖身心。

    闲话家常添乐趣,

    不觉已是夜深沉。

    感怀

    人生如梦又如烟,

    转眼已是数十年。

    功名利禄皆虚幻,

    唯有真情留世间。

    咏兰

    幽谷深藏自芬芳,

    不事张扬品格良。

    淡雅清香惹人爱,

    君子之风美名扬。

    雨后

    雨后初晴空气新,

    天边挂起七彩虹。

    草木青翠含珠露,

    鸟语花香醉游人。

    牧牛

    牧童牛背横短笛,

    悠扬曲调随风起。

    青山绿水伴我行,

    自在逍遥无拘系。

    怀古

    登临古战场边,

    残垣断壁忆从前。

    多少英雄埋骨处,

    只留传说在人间。

    赏荷

    池塘夏日荷花放,

    绿叶田田映碧光。

    粉荷初绽娇羞态,

    引来蜂蝶采蜜忙。

    叹时光

    时光一去不复返,

    往事如烟梦一场。

    珍惜当下每一刻,

    莫让岁月空流淌。

    转过九曲桥时,水面忽然漾起圈涟漪。林夏俯身去看,倒影里竟浮出个陌生的自己:鬓角霜白,眼角的皱纹比砚台的裂痕还要深。他慌忙直起身,却见桥栏上刻着行极小的字,是用尖利之物划过的痕迹:“庚辰年三月廿九,与仲渊同饮于此”。庚辰年,正是父亲被抄家的前一年。

    苏文渊的书房藏在假山背后,门楣上挂着串风干的莲蓬。林夏推门时,嗅到一股熟悉的松烟味 —— 那是父亲生前最爱的徽墨气息。案上摊着幅未完成的《寒江独钓图》,钓者的蓑衣上题着半阙《临江仙》,笔迹与父亲临终前托人送来的绝笔信如出一辙。

    “林兄来得正好。” 苏文渊从博古架后转出来,藏青色官袍上沾着几点墨渍。他将一方墨锭推到林夏面前,“这是万历年间的老松烟,据说与令尊当年用过的出自同一作坊。”

    墨锭上的描金山水已磨去大半,露出里面细密的冰裂纹。林夏指尖抚过那些纹路,忽然想起十岁那年大雪,父亲抱着他坐在暖炉边,用同样的墨锭在雪笺上写《千字文》。墨香混着炭火气漫开来时,门外传来官兵的靴声,父亲慌忙将墨锭塞进他棉袍夹层,那冰凉的触感至今仍嵌在骨血里。

    “听闻林兄近年在江南复刻古法造墨?” 苏文渊往砚台里注水,“前日得见你制的‘碧云膏’,墨色里竟有玉的光泽。”

    村晚

    夕阳西下映村头,

    炊烟袅袅绕房楼。

    牛羊归来鸡犬吠,

    农家欢乐满庭陬。

    咏柳

    春风拂柳万千条,

    如丝如线随风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