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朱雀桥边夕阳斜 第7章 风雪伊人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朱雀桥边夕阳斜 第7章 风雪伊人 (第2/3页)

时还没出生呢!只好信口胡诌道:“此句出自上古典籍,是臣女在江州出土的一片兽骨上看到的,具体出自何典,已不可考!”

    众审评和太后娘娘都将信将疑,还是给过了!

    如此「上元雅集」六职协理人花名便定下了,分别是主持「云台令」、出题「云岫客」、定韵「司律生」、监场「玉阶尉」、书记「笔花吏」和审评「青瞳君」!

    太后娘娘命宫中篆印官,当场制作了十四枚花名大印,于印角又篆刻上对应的名讳,赐给六职协理人备用。

    因为本次主题太后娘娘已经提前出过了,便是咏梅,所以这一环节直接跳过。

    第二环节由定韵「司律生」支妙音定韵,最终定了下平八庚韵。

    第三环节由太后娘娘开首联,后面群芳根据下平八庚韵进行联句。

    第四环节审评「青瞳君」判定合格后,再由书记「笔花吏」抄录,最终汇总成诗。

    第五环节由六职司用刚刻印好的花名印用印签注,然后由篆刻官刻于青石之上,立于梅园。

    第六环节由宫中拓印官负责拓印,广发全国,以昭大晋文运昌隆!

    诸事俱备,云台令武陵王妃于云台之上,遥拜云岫客太后娘娘,恭请太后赐句。

    云岫客道:“偏你云台令多事,朕爱诗,却不善作诗!罢了,朕也不扫你兴,便以眼前之景,出一句吧!”

    褚太后御手执笔,书成“金辉照玉阶,寒英缀紫庭。”确实平平,只能说应景,但众女却齐声称颂。既是太后赐句,七位「青瞳君」自无须也不敢审评。

    有宫女唱句,「笔花吏」卫夫人,抄录于蚕茧纸之上。

    随后是前朝宰相何充的遗孀,跟了一句“枝横天象动,蕊破岁律更”,七位「青瞳君」审评通过,褚太后敲响铜钵,便算正式通过,然后由宫女唱句,「笔花吏」卫夫人,抄录于蚕茧纸之上。

    如此一轮流程下来,在场群芳也都看明白玩法了,太后驾前除了摆着一个铜钵,还有一个木铎,想必如果太后不通过,便会敲响木铎。

    下平八庚的韵脚毕竟是有限的,且那些常用、好用的韵脚,一旦被别人抢用了,后来者就不能再用了,也就是说定韵联句的难度,越往后便越难,只有自恃才情出众的,才不急于出手,才情稍弱的女子,便已经开始抢先合句了。

    经七位「青瞳君」审评,又有十人十句通过,但太后却敲响了六次木铎,四次铜钵,也就是说只有四句,最终入选。

    前两句分别是琅琊王妃王穆之和东海王妃庾道怜所作,二女本是领了「玉阶尉」之职,但因为这一轮联句尚用不上场监履职,便也参与了联句。

    琅琊王妃王穆之作的是“素手折春信,玄鬓映琼莹”,与其温婉形象却也十分匹配。东海王妃庾道怜作诗时,不想笔却断了,她本就是自怜自艾的性子,竟忍不住将诗改成,“残笔写残生,月窟蕴真灵”。

    褚太后本不想让其通过,但望着东海王妃凄凄戚戚的柔弱模样,怜惜她会多想,还是忍不住叹息一声,敲响了铜钵。

    当宫女唱句之时,辰林(谢道韫)也觉得这句诗太“丧”,还夹杂着几分诡异。此时刚好看到天渊池畔有一株梅树倾斜覆于水面之上,又有一对鸳鸯从树下游过,便忍不住合了一句,“一树压天池,双栖伴鹤鸣”。

    张彤云见谢道韫(辰林)出手了,便随即跟了一句,“谁人知我意,相对已忘形“,也顺利入选。

    桓灵怎甘人后,直接跟了两句“雪压枝逾劲,霜侵蕊更清。不与春芳竞,孤标自天成。”尽皆入选。

    随后徐州刺史荀羡的夫人寻阳公主跟了句“遥念征人远,随风向玉京”,也顺利入选。

    此时太阳已躲入云层不见,梅园刮起了北风,片片梅花被吹向高空,翩翩起舞。

    寻阳公主本是跟随丈夫荀羡驻扎在徐州,后荀羡又随中军将军殷浩筹备北伐而驻守寿春。徐州原是张天师张道陵的出生之地,张道陵后来在巴蜀创立的五斗米道也开始在徐州广泛传播。

    寻阳公主在徐州期间,也入了五斗米道。修道之人相信人是可以飞升的,而玉京便是天上仙人居住的地方。

    寻阳公主此句便是因为思念自己的丈夫,寄托高洁的梅花能随风飞向天上白玉京,请动天上仙人帮助随军远征的丈夫凯旋。

    寻阳公主此句正合桓灵心意,父亲与殷浩虽然是政敌,但都希望主导北伐。桓灵最想做的,便是做一名女将军,挥师百万,收复故国。随即便跟了一句,“一剑寒九州,催发百万兵”。那漫天飞舞的梅花,此刻仿佛都化作桓灵的百万雄兵,杀气森森,渡江北上。

    好像天公今日为桓灵而来,竟然簌簌落起雪粒来,众女都匆忙移入廊亭。

    郗道茂因为陪侍卫夫人,久未有动作,此刻却不由微微皱眉,恒灵杀气太重了,有伤天和,便跟了一句“老干撑天地,新花缀太平”。

    辰林(谢道韫)再次出手,以“今朝歌以咏,千载共此情”收尾。

    本次下平八庚韵联句,共入选十二韵,其中桓灵以独中三韵排第一,辰林(谢道韫)以两韵,排第二,寻阳公主和张彤云并列第三。

    卫夫人抄录完毕,询问褚太后,可要作序?褚太后将目光投向谢道韫(辰林),笑道:“便由令姜来吧!”

    辰林(谢道韫)领了太后懿旨,便忍不住恶趣味上头,想要恶心一下谢道韫未来的老公公王羲之。现在是永和八年,永和九年在会稽兰亭便会诞生历史上最著名的一次集会——兰亭雅集。那我现在就把兰亭集序的开篇第一句给你抄了,我看你老人家到时候会怎么写!

    “永和八年,岁在壬子,上元佳节,会于台城之梅园。当此际,寒梅破雪,暗香袭人。诸芳或抚枝赏冷蕊,叹冰姿之皎洁;或临轩品暗香,吟玉骨之峥嵘。兴之所至,联句成篇,得诗十二韵,皆述咏梅之怀,尽抒雅集之乐。

    虽篇什既就,而意兴未阑。褚太后观之欣然,嘱余为序,以纪嘉会。盖斯梅也,傲霜雪而不凋;斯会也,聚鸾才而共赏。云笺留痕,庶几不负此良辰雅事云。”

    太后御览之后,转交卫夫人。辰林(谢道韫)临的是馆阁体,要到一千多年后才会出现。卫夫人不由摇头叹道,“果如安石小儿,朽木不可雕也!”但还是一字不改,抄录纸上。

    随后,雅集六职十四人,按顺序用了花名印,联句这一环节才算完结。

    此时雪已经越下越大,从刚开始的雪粒子到现在的鹅毛大雪,众女虽然已经躲入廊亭,也不能幸免被风吹雪欺的下场。

    褚太后和众六职协理人,本就高坐云帷琼幄之中,小雪尚可,当下的风雪却也遮挡不住。褚太后仁善,不忍群芳受冻,谢道韫又是重伤初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