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穿刺(一) (第2/3页)
同时,他也看到了一个正在崛起的身影。
尽管还需要考察,但这个国家已经具备了许多经济腾飞前的必要因素,并且还渡过了最初的“原始积累”阶段。
资本主义国家向来追逐利益,而身为其中代表的、联合王国的特使,哈里法克斯又怎么能不心动?
“也许历史该翻篇了.”哈里法克斯喃喃道。
他暗下决心,回国后的首要任务就是推动王室与双志正式建交,尽快设立联合王国驻双志大使馆。
与此同时,类似的会晤也在王宫内接连上演。
除了联合王国,穆罕默德还相继会见了法兰西、普洛森、南斯堪的使节,会谈中,各方就未来发展计划与能源合作展开了深入磋商。
基本每位面露忐忑的访客,在离开时都焕发出新的神采,他们不仅获得了超出预期的答复,更在双志看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至于锡安问题,似乎早就被所有人抛至脑后了。
————
双志远征军,前线指挥所。
陆凛正在批阅武器以及预备役调动的文件。
基本上他都是画一个圈,就算是看过了。
主要是字写得不好看,而且名字太长,写起来也不方便。
在石油禁运后没多久,世界上绝大多数发达国家,就开始自发限制本国内的锡安组织展开的“无偿海外援助”,这也使得通往特拉维夫港口的货轮数量不仅没有增加,反而大幅减少,仅剩原本的四分之一不到。
而跟据《国际金融评论》驻特拉维夫记者站评估,锡安的外汇储备已跌破安全线,政府不得不再次启动紧急配给制度,原本就摇摇欲坠的经济结构,更是受到重创。
同时这也而导致特拉维夫爆发了新一轮的民众抗议游行,目前正愈演愈烈。
然而面对这些利好消息,陆凛并未急于行动,而是而是选择让形势进一步的发酵。
“元帅。”
伊卜拉欣汇报道:“侦察旅传回来情报,第五集团军开始对海法城内进行搜刮,这说明他们的战时储备已经不多了。”
陆凛手里的笔停了下来,这就是他一直等的信号。
他站起身,缓缓伸了个懒腰:“时间差不多了,把班达尔叫过来。”
片刻后,风尘仆仆的班达尔大步走进指挥部,朝陆凛敬了一礼:“元帅!各部已准备就绪,随时可以发起总攻!我向您保证,给我十二个小时,一定能打穿敌第五集团军的防线!”
“是准备发起总攻了。”
陆凛看向跃跃欲试的班达尔,表情有些怜悯:“但我叫你来,是通知你,把前线指挥权移交给我。”
班达尔的脸色瞬间垮了下来。
不是,之前您不是都过了把瘾了么,怎么还没完了?
身为元帅,怎么能抢集团军司令的活儿呢?
但他最终还是把抗议咽了回去,闷闷地应道:“.知道了。”
陆凛将一卷字帖扔给了班达尔,这是他最近练习鲁斯体的阿拉伯书法留下的:“送你了。”
之前除了首日以外,都是小规模的低烈度作战,而这次也终于是要动真格的了。
“在开始之前,”伊卜拉欣道:“用不用说点什么鼓舞一下士气?”
这算是老传统了。
铺垫了这么久,终于到了收获的时候,就连陆凛也觉得有点儿心血来潮。
这么些天,不光是锡安的士兵煎熬,其实就连他也很煎熬,只不过他是得一直忍着不发兵。
陆凛说道:“通知全军,司令部前压了.”
“让他们看着办。”
————
海法前线,第五集团军,锡安阵地。
新兵康拉德嚼着嘴里发蔫的青菜,忍不住抱怨:“这些菜叶怎么有股霉味?”
“知足吧。”老兵莫什头也不抬地扒拉着饭盒,“再过几天,怕是连这个都吃不上了。”
青菜在前线算是奢侈品,因为很难保鲜,所以大部分都是罐头或者炖菜。
阵地上响起一阵零星的枪声,康拉德机械地举枪朝远处扫射了一梭子,然后熟练地缩回战壕。
这已经成了他每天的例行公事。打不打中不重要,重要的是把弹药消耗掉,完成射击指标。
“阿拉伯人还会打过来吗?”打完以后康拉德问道。
莫什将菜汤里的土挑了出去:“打不打过来有什么区别呢?老实说我感觉都无所谓了,看看我们现在吧,前两天军队里还宣传我们将会得到海外的援助和相应,可现在呢?我们的粮食和燃油都是从海法‘偷’来的,因为那些居民都撤走啦!上面又断了我们和家里的通讯往来,说是军情紧急,但这明显就是不想让我们知道国内的形势,想必都不是什么好消息”
旁边一个满脸油污的士兵插话:“可不是么,听说后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