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3章 和记速度 (第3/3页)
的土地后,会变成怎样一堆废铜烂铁的报告。”
“让他们看看,没有美国的监管和市场,那个所谓的‘和记实业’,现在是什么样的下场。”
几天后,深圳。
当美国考察团的车,缓缓驶入蛇口工业区时,车内的议员们,脸上的自信和傲慢,一点点消失了。
如果说一年前这里是一片热火朝天的工地,那么现在,这里就是一座正在咆哮的钢铁巨兽。
地平线上,一期工程的厂房群已经封顶,巨大的玻璃幕墙在阳光下反射着刺眼的光芒,与周围简陋的民房形成了光怪陆离的对比。
一条双向八车道的柏油马路,从园区中央笔直地刺向远方,连接着刚刚建成的码头。
道路两旁,运载着设备和建材的重型卡车川流不息,汇成一股钢铁的洪流。
空气中,弥漫着机器的轰鸣和工人们带着天南地北口音的号子声。
一座座设计现代的玻璃幕墙建筑,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路上,穿着整齐工装的男男女女,骑着自行车,脸上带着自信的笑容。
“这……这里是深圳?”带队的一名议员,喃喃自语。
他甚至在路边看到了一个金发碧眼的小女孩,背着书包,在和一个中国孩子,用流利的中文交谈。
当他们被带进一号晶圆厂时,那种震撼,变成了恐惧。
巨大的无尘车间里,听不到一点噪音。
隔着巨大的玻璃墙,他们看到,一条条生产线,正在有条不紊地运行。
穿着白色无尘服的工人,安静地坐在控制台前,盯着屏幕上的数据。
让那名带队议员彻底失语的,是研发中心里的一幕。
在一个挂着“光电技术研究所”牌子的实验室里,一群年轻的中国工程师,正围着一台他们从未见过的机器,激烈地讨论着。
那台机器上,刻着一行他们看不懂的汉字。
“国产实验型光刻机01号”。
考察结束,返回的飞机上,机舱里死一般的安静。
许久,带队的议员才转过头,对着身边的助理,声音沙哑地说。
“我们好像……犯了一个历史性的错误。”
而在深圳,莲花山顶。
陈山站在这里,俯瞰着脚下这座拔地而起的科技新城。
工厂、写字楼、住宅区、学校、医院……像一块块巨大的积木,构成了一个生机勃勃的完整生态。
梁文辉走到他的身边,手里捧着一个黑色的丝绒盒子。
他打开盒子。
里面,是一片在晨光下,闪耀着复杂而精密纹路的硅晶圆。
还带着一丝刚刚从生产线上取下的余温。
“山哥。”
梁文辉的声音,带着一丝无法抑制的颤抖。
“第一批,拥有我们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龙芯一号’,486兼容芯片。”
“成功流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