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制片人 (第1/3页)
早上起来看看天气,又是一个大晴天,四合院上空天色瓦蓝瓦蓝的,一片白云也没有。
从樱桃树梢间刮过来的风,凉爽丝滑,像是江姗的发丝不经意划过脸颊。
李茂森穿上短裤背心,小跑着离开院子,来到隔壁的北海公园晨跑锻炼,顺便看了一会儿老头老太太练气功。
当前正是气功热潮最巅峰时期,在公共场所练气功的老头老太堪比几十年后的广场舞,赶都赶不走。
李茂森看了一会儿几位正在表演气功的大师们,自己要是稍微没点节操,在这里可以轻松收到一大批门人弟子。
回到家里吃过早餐,巩丽去中戏上课,他继续在家里画《一个都不能少》分镜头脚本。
下午到武术院里上了一节课,李茂森坐车来到海定区北影制片厂,问汪厂长要钱要人,开始筹备电影拍摄工作。
本以为汪厂长批了10万块拍摄资金,他就能很快拿到这笔钱。
可汪厂长批评他不懂规矩,拍电影的钱怎么会给到他手里,他是导演,负责拍电影,不是管账的,管账的人是制片人。
李茂森知道这一点,只是北影厂的制片人在体制内做久了,身上难免有体制人的怪癖。
他担心跟制片人尿不到一个壶里,于是提出要兼任制片人。
这一次汪厂长打死也不同意,不管他怎么说,也不会把剧组完全交到他手里。
汪厂长也有理由。
“你一个22岁的小年轻,什么威信也没有,剧组里那些人凭什么听你的?我给你安排一个有经验的制片人辅佐你,也是为你着想。”
“厂长,有你给我撑腰,难道还有人敢阳奉阴违?”
“别,你的腰你自己撑,我老了,撑不动。”
汪厂长不顾他反对,打电话给制片部副主任杨学生,叫他来一趟。
杨学生今年42岁,担任过多部电影制片人,包括《良家妇女》《青山夕照》《夜行货车》等,是北影厂老资格之一。
汪厂长准备安排他来担任《一个都不能少》的制片人。
“让我来当制片人?”
办公室里,杨学生挠挠头,一脸为难地说,“厂长,我最近在《红楼梦》剧组帮忙,手里头工作比较多,下半年可能没时间参与其他电影制作,您要不找其他人?”
“你忙什么?我看过工作表,制片部就你没事,《红楼梦》那边有你没你都行。安排你担任《一个都不能少》制片是组织上交给你的任务,你必须接下来。”
汪厂长哐当一声盖上茶缸盖子,像是对这件事做了定论。
杨制片沉着脸,表情比生吞了一只苍蝇还难受。
这两天李茂森可是北影厂里的大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