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骨汤萝卜卤猪耳豆干 (第3/3页)
笑意。
老者喝了口汤,咂咂嘴:“你这汤里放了陈皮?去腥又带点回甘,比府里厨子炖的强——他总往里面堆滋补药材,反倒失了本味。”说着又夹了块萝卜,“这萝卜炖得好,绵得像化开的,吸足了肉香,比肉还好吃!”
宋修尝了口饼子,饼泡得半软,裹着汤汁,既有面香又有肉鲜,确实妥帖。
他看向戚萝,见她正低头擦着铁勺,晨光落在发顶,鬓角沾了点晶莹细汗。
老者还在絮叨:“往日在书院,这小子吃饭跟念经似的,一口嚼多少下都有规矩,今日倒好,吃起这市井汤饼,倒比谁都快……”
听着这两人打嘴仗。
戚萝刚把最后一只空碗洗干净,晾在竹架上。
忽然听见巷口传来一阵马蹄声,不是寻常贩夫走卒的劣马,倒像是官家用的高头大马,“哒哒”踏在青石板上,越来越近。
她抬头望去,见两个穿皂衣的差役牵着马站在巷口,身后跟着个小厮打扮的少年,正踮脚往这边瞅。
瞧见戚萝的摊子,眼睛一亮,撒腿跑了过来,手里还攥着张叠得整齐的帖子。
“可是戚萝姑娘?”少年跑得气喘吁吁,把帖子往她手里一递,“我家主子说,尝过姑娘前日的酱肉,赞不绝口,特命小的来递帖,想请姑娘今日过府,为府里的家宴掌勺一道菜。”
戚萝愣了愣,展开帖子一看,上面印着个烫金的“梁”字,墨迹挺括,看着像是大户人家的手笔。
她挠了挠头:“掌勺?我这摊子就两口锅,哪会做什么家宴大菜?”
少年急了:“姑娘别推辞啊!我家主子说了,不要那些花里胡哨的,就要您摊子上最拿手的,哪怕是碗骨汤也行!马车就在巷口等着呢,误了时辰小的要挨打的!”
这边动静不小,周太傅放下碗,眯着眼打量那少年:“谁家的排场?请个市井厨子还要动马车?”
少年刚要答话,巷口忽然又响起脚步声,宋修抬头一看,眉头微微蹙起。
来的是翰林院的同僚,手里捧着个卷轴,见了宋修,脸上堆起笑:“宋兄原来在这儿!方才去府上寻你,柳夫人说你往这边来了。院判让你即刻回署,新到了批古籍,要你去校勘,说是……周太傅前日特意提过,这批书非宋兄不可。”
周太傅一听,脖子梗了梗:“我啥时候……”
话没说完,被宋修递过来的眼神截住了,只好悻悻地改口。
“哦,是有这么回事,那些古籍确实棘手。”
这边还没捋顺,那送帖的少年又催:“姑娘,马车真等不及了!我家主子脾气急……”
戚萝看看手里的帖子,又看看锅灶上还剩的小半锅汤,犯了难:“可我这摊子……”
“我替你看着。”宋修忽然开口,目光落在她脸上,“去去就回,左右我回署还需片刻。”
周太傅在旁哼了声:“你回署?院判的差事不比这摊子要紧?”嘴上这么说,却已经往摊子前挪了挪,伸手摸了摸锅沿,“罢了罢了,老夫今日也当回‘跑堂’,帮你看会儿摊子,省得你这学生误了正事。”
戚萝还没反应过来,就被那少年半请半劝地往巷口走。
回头时,正瞧见宋修拿起她方才擦桌的抹布,动作依旧规矩地擦着小马扎。
周太傅则蹲在锅边,偷偷用勺子舀了点汤尝,被宋修瞥了一眼,慌忙直起身,装作整理袍角的样子。
她被塞进一辆装饰雅致的马车里,车帘落下的瞬间,还听见周太傅在外头喊:“哎,那谁,这汤再添点胡椒行不行?”
马车晃晃悠悠地动了,戚萝心里七上八下——
她哪里懂什么掌勺?
这大户人家请她去,到底是为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