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73章 盲区测试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73章 盲区测试 (第2/3页)

单中,排在第三位。

    老板姓李,曾是殡仪馆火化工,三年前因精神异常离职,此后名下店铺频繁出现在多起伪造案中。

    他不动声色地将这份工单打印,放入公开案卷盒。

    但在原始电子档中,他悄然插入一段加密水印,标记为“一级污染风险——疑似灯奴行为链介入”。

    这是陷阱,也是诱饵。

    如果有人动这份档案,他就能顺藤摸瓜,揪出内鬼。

    下午三点零九分,技术室。

    空调嗡鸣,光线惨白。

    小林突然起身,将一份“补充报告”递给董岚:“根据市局天网系统调取的模糊帧,逃逸车车牌尾号初步判定为‘K9’。”

    全场目光聚焦。

    宋昭缓缓站起,走向主控台:“把原始视频调出来。”

    “已经处理过了,”小林声音平稳,“原始流媒体因存储压缩,存在丢帧。”

    “那就调原始哈希值。”宋昭敲击键盘,调出底层数据流,“视频文件的数字指纹不会说谎。”

    屏幕一闪,两组哈希值并列呈现。

    不一致。

    他放大事故前五分钟的监控画面边缘,逐帧播放。

    在第23:12:03帧,画面右下角的电线杆出现轻微重影,像素层叠,像是后期贴图。

    “这是合成帧。”宋昭声音冷得像冰,“真正的监控,在案发前五分钟就断了。有人用旧素材伪造了‘逃逸车’的影像。”

    会议室死寂。

    小林低头修改报告,笔尖用力过猛,刺穿纸面,留下一个漆黑的孔。

    他没抬头,但喉结轻微滑动了一下。

    宋昭盯着他后颈,那里有一道极细的疤痕,呈环状,像是手术缝合后的痕迹——和“穿服者”植入神经接口的位置一致。

    他缓缓闭眼。

    不是巧合。

    这孩子已经被“唤醒”了。

    而这场会议,从一开始,就是一场盲区测试——他们在看,他会不会说出不该知道的事,会不会暴露“异常”。

    他用推理挡下了回溯,用痕迹学掩护了超能。

    但他也知道,对方不会善罢甘休。

    四点三十八分,刑侦支队档案室。

    苏晚坐在角落,台灯下摊开一份泛黄的手写笔记——那是周老师悄悄交给她的《灯奴行为对照表》残页,纸面用民国时期档案墨水书写,夹在一本《江城民俗志》中。

    她指尖轻抚纸面,目光停在第三栏:

    “指令激活期行为特征:

    1. 对特定节奏产生无意识响应;

    2. 手部动作呈现周期性重复;

    3. 目光聚焦时……”

    她忽然停住。

    笔尖在“三次眨眼后吞咽”六个字上轻轻画了个圈。

    四点四十一分,档案室。

    空气凝滞得如同浸过水的棉布,压在苏晚的肩头。

    她指尖悬在泛黄纸页上方,不敢再落下一毫。

    那六个字像毒蛇的信子,一寸寸舔过她的神经——“三次眨眼后吞咽”。

    她迅速调出手机中存储的小林今日行为片段:会议开始前,他坐在角落整理笔录,镜头刚好捕捉到侧脸。

    一次眨眼、二次、三次……紧接着喉部肌肉微缩,吞咽动作清晰可辨。

    时间点,正是宋昭敲击桌面打出《燃灯曲》暗码之后。

    她屏住呼吸,继续翻看对照表残页背面,原本空白的纸背竟浮现出一层隐色墨迹——需特定角度与光线才能显现。

    那是用民国时期档案显影技术书写的补充条款,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