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1章 风波再起 (第2/3页)
天生就能与地磁场和谐共振。还有那个铁盒,其内部的复杂符纹在锈蚀前必定发挥着精妙的作用。难道是……尺度?
“苏博士,”杨睿突然开口,眼中闪过一丝明悟,“我们可能陷入了一个思维误区。铁盒的符纹,是在方寸之间引导能量。祖传罗盘的刻度,是在盘面上划分天地。而我们设计的导引桩符纹,是为了在数米甚至数十米的空间尺度上引导能量!这就像用绣花针的针法去织一张渔网,针法再精妙,也兜不住大鱼!”
苏瑾愣了一下,随即反应过来:“你是说……符纹的‘尺寸’和‘几何拓扑结构’,需要与它要引导的能量场的‘波长’相匹配?”
“对!”杨睿用力点头,“次声波的波长极长,磁力线虽然无形,但其空间分布模式也有特定的‘尺度’。我们蚀刻在钛管上的符纹,线条太细密,几何尺度太小,就像一个高频天线无法有效接收低频电波!它无法与深埋地下、波长巨大的能量场有效‘耦合’!”
这个类比瞬间点醒了苏瑾!她立刻在电脑上调出次声波波长计算器,又对比着老宅地脉探测图中能量场的空间分布特征。“18Hz次声波在地下介质中的波长……大约15-25米!静磁场虽然复杂,但其空间梯度的变化尺度也远大于我们的微雕符纹!我们需要的是……宏观尺度的能量引导结构!”
思路豁然开朗!两人立刻调整方案:
摒弃微雕符纹:不再追求钛管壁上的精细蚀刻,改为在钛管外壁缠绕特定直径、特定螺距和圈数的粗铜线线圈!利用线圈的宏观几何形状来匹配目标能量场的波长和模式,形成“低频天线”效应!
优化内部填料:保留磁铁矿粉和石墨烯片,但减少细铜丝,增加特定尺寸的多孔陶瓷颗粒。
外部辅助结构:在导引桩打入地下后,其露出地面的端口,设计一个喇叭状或特定角度的金属导流罩,进一步将引导出的能量定向辐射向清溪河方向,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新的模型迅速制作完成,虽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