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不老河阻击战(一) (第1/3页)
徐州西南方向,不老河畔,独立116旅防御阵地。
河岸的泥土已被铁锹和镐头翻了个底朝天。独立116旅的老兵们佝偻着腰,像一群沉默的鼹鼠,在河岸上刨出一条条蜿蜒的沟壑。没人偷懒,更没人抱怨。淞沪的舰炮、金陵城的轰炸早已教会了他们:在日军的炮火洗地面前,一寸战壕就是一线生机。
“老周,你那一段再往下挖半尺!”
一个满脸风霜的老兵叼着半截烟头,头也不抬地冲身旁的战友喊。
“炮弹落下来,多一寸土就多一条命!”
“这还用你说?”
老周啐了口唾沫,铁锹狠狠铲进潮湿的河岸土里。
“老子跟着旅座在淞沪挨过舰炮,在金陵躲过轰炸,今天这战壕要是挖浅了,回头阎王爷都得笑话我!”
战壕像一条蜿蜒的土龙,沿着不老河岸不断延伸。老兵们手脚麻利,没人需要军官提醒,活下来的都是人精,知道工事多坚固一分,活命的希望就大一分。
泥土被翻起,但很快,独立116旅的战士们就发现了一个问题。河岸的泥土太潮,战壕挖到一米深就开始渗水,再往下就是烂泥,根本撑不住防炮顶盖。
“他娘的,这鬼地方!”
一个排长甩了甩铁锹上的泥浆,骂骂咧咧。
“挖浅了扛不住炮,挖深了直接变水坑!”
消息很快传到旅部,顾家生盯着地图沉思片刻,露出一丝莫名。
"挖不了?那就不挖了!传令,放弃河岸防线,后撤200米,依托高地构筑隐蔽阵地!"
独立116旅经过补充之后又恢复到了4500余人,还外加一个加强炮团,轻重机枪不缺(全部是缴获的日军装备,濑谷支队的"慷慨馈赠")九二式重机枪、歪把子轻机枪,再配上自身的马克沁重机枪和捷克式轻机枪,全部被布置成交叉火力点,确保每一寸河滩都在射程内。
战士们迅速调整防御体系。
第一道防线:放弃湿软的河岸,布置成假阵地吸引日军炮火。
第二道防线:在第一道阵地200米后的高地上构筑半地下式碉堡,机枪巢全部用原木和沙袋加固,顶部覆盖土层,伪装成自然地形,辅以三道战壕形成主要防御阵地。
第三道防线:加强炮团的山炮、九二式步兵炮、野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