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36章 :天子罪己,天下皆惊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136章 :天子罪己,天下皆惊 (第2/3页)

麾下两千白杆精兵,携朕密诏,明日一早赶赴延安府。”他的语调并无起伏,字句间却透着金石般的冷硬,“王嘉胤、王二之流不过是饥寒交迫逼不得已揭竿而起的大明子民,乃疥癣之疾。但若任其蔓延,亦会糜烂肌体,为祸地方。故而,剿还是抚,你可相机行事。”

    他顿了顿,目光变得锐利起来,语气也随之冰冷了几分。

    “朕,只交代一点。我大明的粮食金贵得很,是用来救活那些还想活命的良善百姓的,不是用来养虎为患的。若是有人真心投诚,可收编可遣散。但若是有那反复无常,今日降明日叛的,第二次若再落到你的手里……”

    秦良玉看着皇帝那眼神中的杀意,手中握剑手掌随之一紧。

    “……就不必再为他们,浪费我大明的粮草了。”

    秦良玉那张饱经风霜的脸上没有丝毫波澜,只是沉声应道:“末将明白!”

    “卢象升、孙应元。”

    “末将在!”两位年轻的将领齐齐出列,声若洪钟。

    “命你二人,各率一千五百京营新军,一样是明日出城,分赴平凉、庆阳二府。控制所有通往关中的官道要隘。对外名为弹压地方,清剿路匪。实则给朕将整个陕西的局势,牢牢合围起来!”

    “末将,遵命!”

    ……

    翌日。

    天色刚蒙蒙亮,西安城就透着一股不同寻常的紧张气息,布政使司衙门前的长街被京营兵士戒严,水泄不通。

    西安城内的各级官吏,从布政使、按察使,到知府、同知,皆被一纸公文勒令,在巳时正之前到衙门前观礼。

    他们一个个心怀鬼胎衣冠楚楚的表象下,是惴惴不安的惊疑。

    传言几千大军从京师和四川奔袭而来,今日便有如此大动作,不知是福是祸。

    更多的,是那些被饥饿驱使的灾民。

    他们听说巡抚大人要当众宣读京师来的圣旨,便如同逐光的飞蛾般聚集而来。

    他们麻木地挤在一起,或许只是想在这人多的地方汲取一丝微不足道的暖意,又或许心底还残存着一丝对“天子”这个遥远名号的,最后的虚妄期盼。

    巳时正。

    陕西巡抚孙传庭身着二品绯色官袍,神情肃穆地从衙门内缓步走出,他的身后是两列手持静鞭的差役,以及来自京师的内侍官。

    衙门外,瞬间鸦雀无声。

    孙传庭登上临时搭建的高台,他站定之后并未立刻开口,而是转身朝着京师的方向深深一揖。这个动作,让在场所有官吏的心都跟着沉了一下。

    随后,内侍官恭敬地将一卷被明黄色丝绸包裹的卷轴交到他的手中。

    孙传庭缓缓展开诏书,那双因彻夜未眠而布满血丝的眼睛,此刻却像是燃烧着两团从千里之外的紫禁城带来的悲愤火焰。

    他的声音嘶哑沉郁,却又异常清晰地传遍了整个广场。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朕以凉德,嗣承大统,夙夜忧惧,恐负祖宗之托,上天之命。然自朕御极以来,德薄能鲜,政有阙失,致使上干天和,灾异频仍。今陕西全境,连岁大旱,赤地千里,禾苗尽枯。生民无食,乃掘草根、剥树皮以充饥;草根树皮尽,则食观音之土,腹胀而死。道路之上,饿殍载途;乡野之间,竟闻易子而食。”

    当念到“易子而食”四个字时,孙传庭的声音出现了一丝无法抑制的颤抖,他抬起头看了一眼台下那些麻木而又空洞的眼神,胸中一股悲愤之气直冲头顶。

    “言及于此,朕心如割!此非天降之罚,实乃朕躬之罪也!是朕用人不明,使贪墨之吏害民;是朕恩泽不普,使富庶之家闭户;是朕勤政不逮,使救荒之策迟滞。万方有罪,罪在朕躬!”

    这最后一句.落了下来,无声无息,却带着万钧之重,仿佛瞬间抽空了广场上所有的声响,只留下一片令人心悸的死寂。

    官吏们,那些久经官场早已将表情修炼成面具的官吏们,此刻脸上的血色褪得一干二净。

    他们面面相觑,眼神中只剩下无法掩饰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