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终始之茧 (第2/3页)
供养分。”
但奇怪的是,时间视角也显示这个结局不是固定的。光茧中有个空白点,一个尚未决定的未来,仿佛在等待某种输入。
团队决定冒险进入光茧内部。利用星核连接和时间视角,他们穿越了光茧的表面。内部不是物质空间,而是一个意识的海洋,所有被星核连接的文明都在这里以纯粹意识形式存在,保持着自我但开始融合。
在这里,他们遇到了其他文明的意识代表。令人惊讶的是,不是所有文明都抵抗这个过程。许多视其为进化必然,甚至荣誉。
一个能量体文明解释:“个体性只是阶段。真正进化是融入更大整体。”
一个机械意识补充:“我们已经单独进化了百万年,遇到了瓶颈。融合是唯一前进道路。”
但也有一些文明在抵抗,恐惧失去自我。
凯恩团队陷入了两难:抵抗可能错过宇宙级进化机会,顺从则可能失去人类文明的身份。
就在僵持时,光茧核心揭示了最终真相。那里没有织星者,没有控制中心,只有一个简单选择:自愿融合,创造新存在;或者分离,保持独立但永远局限。
但这个选择不是由代表做出,而是由每个个体意识做出。光茧在统计所有连接意识的选择,根据多数决定最终结果。
通过时间视角,凯恩看到了各种可能未来。如果融合,新存在将无比强大,但人类文明将如糖溶入水般消失;如果分离,人类保持自我但可能永远孤独,最终消亡。
但有一个微小可能:找到第三条路,不是融合或分离,而是某种共生。
团队开始行动。莉娜与机械意识交流,学习如何保持个体性在集体中;哈桑与能量体沟通,理解超越形体的存在方式;奥米茄导师寻找历史先例;凯恩则通过时间视角寻找那条狭窄的第三条路。
他们发现光茧有个设计特点:它不强制融合,而是提供选择。问题在于大多数文明因漫长进化而渴望融合,视个体性为负担。
人类的独特之处在于:刚刚经历从个体到集体的挣扎,价值个体性;同时又通过星核连接理解了集体性的力量。
藉此洞察,他们提出了新方案:不融合也不分离,而是创建“共生网络”,其中个体保持自我但能自愿共享和连接。
起初,其他文明代表嘲笑这个想法,认为它低效且矛盾。但随着讨论,一些文明开始看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