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慈幼院 (第2/3页)
异看向小姑娘,“你要多少?”
盐管控很严格,防止私自贩盐,百姓不允许买大量盐,一旦查到是重罪。
春晓早有计算,“百斤,我自己用。”
刘校尉挑了挑眉头,他也没多问,只要是自用就行,“行,我安排人,今日就能带回去。”
春晓站起身,“谢谢刘伯伯。”
她是真感谢,同时感慨小说女主什么都能买到,现实则是一些东西官方管控很严格,你一旦买超过数量的东西,立马就会被人盯上。
刘校尉实在忙,春晓留在城内等盐,同时采买一些糖等需要的东西。
等春晓回家,天色已经渐暗,杨老太直皱眉头,对着老头子道:“这丫头一天不着家,你真不管?”
“有啥可管的,这丫头不用操心。”
他还等着看孙女是不是说大话,这丫头本事越大交家里的银钱越多,一家子都能得好处,加上了缘大师对小孙女的不同,他心里是有期盼的。
第二日,春晓天不亮带三位叔叔去牧场,去的是军管牧场,一路不用担心安全问题,所以走的并不快。
何生三人对西宁城附近十分好奇,左顾右盼后,何生蹙着眉头,“本以为西宁城附近会繁华,结果依旧显得荒凉。”
放远望去成片的黄土地,村与村之间相隔甚远,黄土高坡上零星的植被衬托西北越发的荒凉。
春晓把玩着手里的鞭子,“西北的人口本就不多,这些年匈奴越发不安分,百姓更愿意迁移去江南生存。”
比刚建国的时候,西宁城不知道繁华多少倍,可惜哪怕有流放人口填补劳力,因各种原因西北依旧很难发展起来。
牛车快到牧场,何生看到一群衣衫褴褛的孩子,孩子因为瘦削显得年龄小,见到牛车眼底是恐惧与胆怯。
何生抿了抿嘴,“大侄女,他们是附近村民的孩子?”
春晓还真清楚,“不是,他们是城内慈幼院的孤儿。”
西北的慈幼院比许多地方条件都要好,全因这些孩子长大后是西北紧缺的人口,西宁城府衙财政赤字,每年也会抽出一批粮食给慈幼院。
“他们手里拎着的木桶是牛奶,每五日来牧场取一次牛奶,这是军方补贴给慈幼院的。”
何生叹气,“古佛寺每年也会接济孤儿和一些贫困的百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