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1章 樱花图书馆的相遇 (第2/3页)
路灯明灭似脉搏,高架桥的弧度像在叹息,广告牌光影仿佛在低语。
“城市......会呼吸?”她喃喃,笔尖一顿,写下标题:
《城市呼吸——当建筑开始感知情绪》。
手机震动,张婥发来消息。
“你还没交稿?教授说再拖就让你去扫厕所。”
许薇回道:“别慌,灵感来了,挡不住。”
张婥秒回:“你上次说这话,交了张‘会跳舞的垃圾桶’PPT。”
“这次不一样。”
许薇盯着速写本上的光晕图谱,心跳加快:“这次是心跳级创意。”
夜里十二点十七分,许薇坐在宿舍书桌前,电脑屏幕亮着。
PPT第一页,是她根据记忆还原的光晕渐变图。
冷白到暖蓝,过渡如极光流动。
她把这段频率命名为“情绪共感波段”,标注:“当人与人之间产生深层共鸣,光谱会发生可测偏移。”
第二页,城市剪影动态展开,配文:“现代人藏起情绪,建筑却替我们记得。玻璃映照孤独,路灯收藏等待,天桥记录错过。广告不该只是叫卖,它该是城市的心跳记录仪。”
第三页,她放了张林峥光晕的抽象化处理图,隐去人脸,只留光影对比。
“疏离与渴望,从来只差一次对视的距离。”
她按下保存,倒头就睡。
梦里全是光。
第二天课堂,教授推了推眼镜,点开许薇的PPT。
“没有调研数据,没有街头采访,没有问卷分析。”他语气平静:“但你们听听这个标题——《城市呼吸》。”
全班安静。
屏幕亮起,光晕图谱缓缓流动,城市剪影随音乐起伏,像在深呼吸。
“她提出一个很疯的想法,建筑有情绪,广告该有心跳。”
教授停顿:“可你们看这段动态设计,路灯由冷转暖,是不是像一个人从冷漠到心动的过程?”
有人点头。
“再看这组色彩过渡,像不像某种情感升温的隐喻?”
后排男生小声嘀咕:“这不就是暗恋变表白?”
教授没笑:“广告的本质是什么?是传递信息?还是唤醒共鸣?许薇这份作业,没做任何数据采集,却让我觉得——它看见了我们看不见的东西。”
他合上电脑,看向许薇:“你从哪儿来的灵感?”
许薇坐在窗边,阳光洒在发间那枚珍珠发卡上,微微发亮。
她想起昨天气温骤降,想起图书馆的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