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要不咱还是聊回命名吧? (第3/3页)
所以人家也有一套自己的逻辑。
谈到智驾技术,要是连一个路人都不能轻松说服,那还怎么给投资人画饼。
乍一看,这套说法是很有说服力的。
许易点点头,很朴实的问:“那剩下10%呢?”
何小朋愣了一下:“啊?”
许易继续说:“我的意思是,虽然在道路上解决了90%取代人力的场景,那剩下10%怎么办?”
何小朋:“随着技术的进步,我们当然会尽力缩小这个范围。”
许易再度点头:“好,那么我现在把这个场景,放大到智能驾驶取代了99%,甚至99.99%,可剩下的1%和0.1%场景,又该怎么解决呢?怎么确保其中的安全性,还有这1%意外场景发生的随机性?
如果用户需要时刻注意环境,随时防范1%发生的可能,那是否也意味着依然消耗了大半的注意力。
这样的功能,算不算得上是方便?”
何小朋硬着头皮回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1%的范围当然会越缩越小,甚至到完全取代人力驾驶,达到标准的L3级。”
这话说完。
就见许易笑了。
要知道智驾最难的那部分,恰恰不是前90%场景的取代,而是剩下的1%,甚至万分之一。
最后的智驾算法与大模型训练,都是为了突破这苛刻的随机场景。
偏偏这又是最难解决的,以小鹏汽车目前吹出来的这个预期肯定搞不定。
更别说还有更深层的智驾责任划分问题。
但他也没就这个问题深究。
“好,我假设最终一定会实现,那个这个时间范围会拉得多长呢?
五年肯定不止吧。
如果要到八至十年,那在这其中,单单以智驾功能作为高端途径,岂不是很薄弱?”
许易又问。
何小朋和其团队汗流浃背了!
倒吸一口凉气。
——嘶!
作为技术团队,面对这个刁钻的问题。
很难反驳啊!!
星辰汽车的这位许总,显然是对智驾层面有深入的了解,完全不像其他的车企CEO和投资人那么片面,否则不可能精确到这种深度,以及推演出智驾发展的时间。
“要不咱们还是聊回品牌命名问题吧。”
何小朋人有点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