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什么?再不挖就挖不到了?! (第3/3页)
Apollo他也看了,用一句“华而不实”来形容不为过。
这些互联网企业算法是很厉害,但本身没有造车经验,搞的自动驾驶不光不符合行车逻辑,安全隐患也非常大。
起码几年内是盈不了利。
不能盈利的方向,比亚迪向来考虑得很慎重的。
但星辰汽车的入局,又给王川福带来了全新的思考。
之前他们的研发就是比较侧重混动,谁能想到星辰汽车在电池上实现了超车,用几乎一样的技术逻辑,打开了这么好的市场效果,这份殊荣本来属于他们比亚迪。
但却因为进度慢了一年多。
节奏所致,现在他们还没能推出双枪充电的新车型。
现在销量就受累了。
星辰汽车的崛起,的确给他们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好在整体新能源市场是在增长的,大家还没到争夺销量你死我活的地步,尚且在共同进步。
可也不得不提前做出思考了。
星辰汽车下一台车的规划是怎么样?若是真的在自动驾驶做出一番成果,又会给他们这些新能源同行带来多少冲击?
其他新势力他尚且不放在眼里,但星辰汽车这家品牌,真的不得不防。
必须要搞搞“防御性研发”了!
“王总,你觉得我们应该跟星辰的节奏?”
廉玉波从其沉思的脸色中看出了端倪,忍不住出声道。
“嗯,智能化也该布局下了……”
王川福没反驳。
“百度有这么好的人才,又刚好有机会。
既然星辰汽车挖人,我们也挖!!”
……
看到章评对吴新宙有点议论,这里单独说明一下。
前期这个人还是相当有价值的,搞智驾只是一部分,还可以从高通挖芯片设计,算是双重考虑,而且其在小鹏期间也是搞出完整高精地图ngp,再到后来的转型,一年内跟随特斯拉做出BEV+transformer技术路径,不依赖高精地图,都基于英伟达Xavier平台的自研方案。
就技术成果来说,没那么一无是处,毕竟老黄也是个技术狂,不会招那么没用的人。
其次是立场问题,吴新宙的离职与米国商务部的22年10月的《出口管理条例》有强相关,其实就是不光彻底断绝了新能源车的出口,还限制了半导体、芯片类人才在国内工作,在这之后吴新宙就离职了,但在这之前的一个月还信誓旦旦喊着要把新版ngp加快落地。
所以这里面也有一番缘由,后续书里会有一些安排,包括主角公司后续的发展,并不是没缘由的瞎写,大致会遵从一定的逻辑。
另外就是爽点问题,不可避免的研发过程和运营过程拉长了,毕竟不是初期造老头乐了。
但同样的,前期在小市场混,现在在整个国内的造车界混,新车发布所带动的影响,包括传导的力度也是非常大的,甚至影响到国外,所以格局一定是越来越大,各方反应都会写,有所铺垫也希望大家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