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大会风波 (第3/3页)
群体产生某种关联性的印象?
或者说,正是因为绝大多数华国学者都恪守学术诚信,才使得这一个例显得如此‘突出’,以至于让您觉得必须标注出来,以示‘公允’?”
不少华国人都为这位女生的提问频频点头。
罗莎丽教授明显被问得有些措手不及,她扶了扶话筒,眼神有些闪烁:“谢谢你的问题。
我并不是有意冒犯,这只是一个个例用于说明问题,我的本意是探讨学术文化的差异,而且我也注明了大多数华国人都是非常诚实的。”
不过这样含糊的回复并不能将这名女生糊弄过去,她再次拿起话筒:“教授,我理解您可能并无恶意。
但作为在场的华国人之一,我和我的许多同胞确实感受到了冒犯。
这种将个体行为与国籍进行不必要的关联,本身就容易助长刻板印象,更别说是在今天这样的国际性会议上。
所以我谨代表我个人,请您删除这张PPT上关于国籍的标注,我认为学术批评应对事不对人,不应该针对某一个国家或者群体!”
沉默笼罩了片刻。
罗莎丽教授的脸色有些难看,但也许是迫于压力或者是其他的原因,她对着话筒:“感谢指正,很抱歉我的PPT造成了这样的误解,
我承诺,会删除幻灯片中存在的表述问题。”
女生微微鞠躬:“谢谢您。”
紧接着,会场里响起了一片热烈的掌声。
周昀也在一旁跟着鼓掌,刚刚举手的人里就有他,但是如果让他来说,处理起来也未必有这名女生处理的这么好。
至于说学术不端的问题,这在国内确实有,甚至也可能真的比国外多。
但是!国内多少人?
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这种现象也并不只是华国存在,只不过华国的人实在是太多了,所以这种现象被放大了。
但至少他身边的,不管是上辈子还是这辈子,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你要说导师可能不当人的,有!
但是真要上升到学术不端这个层次的,据他所知应该是没有的,
最多也就是有的导师科研道德感可能低一点,但那和学术不端也扯不上半毛钱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