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75章 答辩(×)上课(√)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75章 答辩(×)上课(√) (第1/3页)

    说实话,如果按照严格的要求来看,车伟强的标准其实并不算过分,甚至还能说十分合理,

    因为研究生嘛,就是需要熟知自己的研究内容,其中也包括最为底层的理论框架。

    但是高中大家都学过,看问题需要站在当前的背景下,当前的背景是什么?研究生大量扩招,学历不断贬值,

    这就注定了研究生的质量是参差不齐的,再加上毕业要求需要小论文/专利,毕业论文又要有工作量,然后又要上课,

    甚至有的老师还会给学生安排横向的项目,这样一套连招下来,留给学生沉下心来认真学习搞科研的时间其实真的不多,

    这也就直接导致了很多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并没有那么充分,其他学科可能还好,但是像计算机这个学科,

    随着AI的发展,本就是一个黑盒的东西,让所谓的理论变的不是那么重要了,大家只要能看懂代码,能跑起实验,剩下的就是编故事了。

    这一点大部分的老师,教授其实也知道,所以对学生们的考察重点也不太一样了。

    你要说孙乐驹有问题吗?其实是没有的,大家都是这么做的,只是他运气不好,遇上了车伟强这样的‘老古董’。

    所谓‘良药苦口’,也难怪没什么学生喜欢这样的老师。

    不过周昀也在思考一个问题,大家都这样做,就代表这是正确的吗?

    他觉得并不是,但是如果要细究这个问题,所牵扯的东西实在太多,稍微想想就能知道——为什么学历贬值?因为大家都去读研究生了;

    为什么大家都去读研究生?因为就业市场太卷了;为什么太卷了?问题一环接一环,再深入下去就没法说了。

    如果日后周昀的地位达到了一定高度,他可能会试着改变一下现状,但是现在?先管好自己吧。

    等到两个外校老师也点评完后,这名学生也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

    和孙乐驹一样,接下来的几位学生表现都差不多。

    老师基本问点简单的,只要论文是自己写的,基本都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