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五章 拜国公?!【求月票】 (第1/3页)
黄锦认为,皇上最近几日生闷气也并非没有道理。
虽然鄢懋卿率军奇袭俺答王庭,还一举将俺答与一众鞑靼首领团灭,这的确是一件扬大明国威的好事。
但事情好坏却是相对的,也是因人而异的。
你得先问问,皇上在这件事中能够得到什么?
可能会在史书中被评为一个收复疆土的雄主,但在鞑靼陷入混乱、边塞军民的日子更加艰难、大明军费因此连年上涨之后,又有可能背负轻启边衅、穷兵黩武的骂名。
毕竟笔杆子掌握在那些文官手中,人嘴两张皮,正说反说都有理。
前朝正德皇帝的武德总算充沛,还曾御驾亲征平息叛乱,甚至击退鞑靼,否则也不可能驾崩之后也不可能得“武宗”庙号,还不是一样骂名满天下?
顺口提一句,据黄锦自己的了解,当年正德皇帝在西苑所设的豹房。
还真就不是豢养娈童的淫乐场所,而是避开了文官集团约束,用于治理军政之事的内部小朝廷……
所以相比得到的,再看看皇上即将失去什么?
首先,便是此战将士的封赏,打了胜仗自然是要封赏,而且这样的功劳还要大赏,才可彰显皇上论功行赏之姿;
其次,碳税衙门这只已经到了嘴边的鸭子飞了,今后再与鞑靼开展石炭贸易,只怕就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了;
再次,鞑靼陷入混乱,大明北方边镇怕也不会太平,军费又要上涨。
如此一不进两要出,这简直就是一回亏了两次,亏麻了!
似乎一个只有俺答和皇上受伤的世界达成了一般……
然而时隔四天之后,传回来的这个更加惊人的捷报,却是相当完美的解决了这个问题。
封赏自然还是少不了,甚至可能还需要更多。
但碳税衙门不日便又可以建立起来了,只是贸易的对象换成了吉嚢罢了。
并且吉嚢取代俺答,也能名正言顺的令右翼三万户稳定下来,大明北方边镇也可以安稳不少,军费自然也不用上涨了。
这就又从一不进两要出,变成了一进一出一不出。
并且在这个基础上,还顺便兵不血刃的完成了复套大业,这对皇上来说就是名利双收的事。
哪怕那些个文官集团再能编排,难道还能将皇上这一朝收复河山的事实给磨灭了不成,这事永远都不可能存在争议,可不是指鹿为马就能是马的!
所以,鄢懋卿这又是精准的将事情办进了皇上心里。
此刻皇上心中的阴霾必定已经一扫而空,又将鄢懋卿视作了那个又爱又恨的“冒青烟的混账东西”。
你瞧皇上那话说的吧。
“混帐东西”都已经变成了“混账妖孽”。
只要是脑子正常的人一听就知道这绝对不是什么贬义,而是皇上至高无上的赞赏……
“黄伴,这回是朕错怪了鄢懋卿,是朕错了。”
在黄锦走神的过程中,朱厚熜不知何时已经又深沉了起来,叹了口气自嘲的摇头道,
“所谓‘疑则勿用,用则勿疏,然后能欣合其心,驯致其道’,这是当年你随朕伴读时,便知道的用人至理。”
“朕继位二十载,竟还是不能做到,此乃朕之误也。”
“鄢懋卿乃非常之人,朕用他本就是为行非常之事,却又时时因其非常之举而自乱阵脚,甚至怨恨于他、掣肘于他,甚至这回还险些……”
“罢了罢了,朕知错了。”
“今后只要是朕命鄢懋卿去办的事,朕统统都不再过问,其间是好是坏朕皆波澜不惊,只在宫中安心等待最终的结果便是,反正鄢懋卿从未真正坏过朕的事。”
“倘若下回朕若再对鄢懋卿犯了疑心,你定要及时劝谏,万不可再似这回这般助纣为虐,听清楚了么?”
“……”
黄锦闻言一时竟无言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