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有人指使 (第2/3页)
这、这不是开玩笑吗?
曹彬对此也十分不解,他三步并两步追上郭宗训,轻声道:“殿下,北伐路途遥远,让陛下吃太清淡了不太好吧?”
郭宗训笑扭头笑了笑,刚要说“你不懂……”
又突然皱起了眉头:
是啊!
自己只想着防止父皇患痈疽,才准备清淡的食物,可问题是父皇真的能接受吗?
自己虽然不懂中医,但之前出于对郭荣死因的好奇,查过痈疽相关的知识。
中医上,痈疽的根本是“体内热毒过盛、气血不畅”。
因此,在饮食上必须忌“燥热”,增“清润”,饮食尽量清淡,减少辛辣、油腻、温补食物,如羊肉、烈酒、胡椒等。
所以,如果父皇真的是死于痈疽,那从现在开始饮食就必须尽量清淡些。
可父皇毕竟是高高在上的大周皇帝,平时肯定大鱼大肉、山珍海味惯了!
现在突然让父皇改变饮食习惯,吃清淡些,只怕他受不了哦!
而且没记错的话,历史上自己这个父皇可是多少有些刚愎的!
之前他不顾王溥等重臣的阻拦,执意带着自己这个六岁的稚子随军北伐,不就是最好的证明吗?
抛开私心不论,带自己这个六岁的稚子北伐的确不妥。
呸,有啥不妥的!
带上别的稚子不妥,但带上我再妥不过了!
不过,他要是真不听自己的建议,那咋整……
“殿下小心烫着,要不还是属下来端吧?”曹彬再次说道。
闻言,郭宗训刚皱起来的眉头不禁挑了挑,轻声嘀咕道:“嗯,这是个不错的主意!”
于是扭头冲曹彬笑道:“曹叔叔,谢谢你,我自己来就行!”
说罢,他加快脚步寻他的父皇去了。
此时的御舱内,郭荣正在案前批阅着奏章,时不时拿起一旁的大饼啃两口,伴着茶水下咽。
可不知为何,他脑海里总是不受控制地浮现出他好大儿的身影。
特别是那双清澈的眼睛,以及与金玉极为相似的那张好看的小脸,怎么都挥不去!
他抬头扫了眼端坐着的三位宰相,意味深长地问道:“三位爱卿,你们觉得梁王如何?”
三人都被郭荣这没来由的一句问懵了。
王溥率先起身:“陛下,梁王乃天纵奇才,这是臣等有目共睹的。”
范质犹豫了片刻,也起身说道:“梁王小小年纪,便能道出此次北伐之关键,言辞有条不紊,甚至能引经据典,确实乃世之罕见。”
郭荣勾了勾嘴角,见魏仁浦只是起身,但并没有说话。
于是笑道:“有意思吗?又没外人在,朕要听真话!”
三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但没有一个率先开口。
郭荣摇了摇头,无奈笑道:“你们不敢说,那朕来说。”
“虽然史书上有不少神童的记载,秦国名臣甘茂之孙甘罗,12岁出使赵国,凭借出色的辩才和谋略,不费一兵一卒为秦国夺得河间之地,被秦王封为上卿。”
“曹操之子曹冲,年仅6岁便能解决了当时无人能解的大象称重的难题。”
“骆宾王7岁时作《咏鹅》,李贺7岁亦能写诗作文……”
“可哪有像梁王这般,年仅六岁,便一夜之间像是突然换了一个人?”
“不仅能看出朕此次北伐的关键,甚至引经据典,而且还知道借皇后之名来说服朕!”
“朕当然希望他是真的开窍了,甚至一度相信,可细细回想,会不会是有人背后指使?”
“你们说,背后之人会是谁?”
三人依旧不敢言语,但都在内心暗自佩服:不愧是陛下,果然慧眼如炬!
郭荣哂笑道:“除了符家的人,朕也想不出别人了。”
“这也是朕带梁王随军的原因,不管怎样,就算有人指使,他能全都记下来,而且还能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复述出来,这就已经值得让朕好好栽培了。”
“好了,都坐下吧,不必如此紧张!”
“朕说这些,只是希望三位爱卿日后能帮朕好好教导训儿……”
三人再次互相看了看。
他们都知道,陛下说这些话可绝不只是让他们日后好好教导梁王。
陛下是真的不信梁王是神童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