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此计必成 (第2/3页)
收敛心神,他当即下令让士兵们大张旗鼓地搭桥,摆出一副迫不及待要攻打幽州的姿态!
而另一边。
在大军行至固安于涿州正中间的地段时,“总指挥”赵匡胤作出了又一次部署。
他让韩通等人先率领小股部队攻城,不用等定州节度使孙行友孙行友的大军。
这让韩通觉得很不爽,甚至认为赵匡胤是故意让他去送死。
可没办法,谁让是他主动求人家赵匡胤带他捞点功劳呢?
而且还是太子爷的命令!
韩通心里这个苦啊……
但这次他是真的错怪人家赵匡胤了。
因为对于赵匡胤而言,此次“调虎离山、突袭幽州”的计策必须成功!
在他的计划中,攻打涿州只是鱼饵。
甚至连身在固安的大周皇帝郭荣也是鱼饵!
涿州毕竟是幽州的门户,又是重要的粮道枢纽。
幽州城的辽军自然会无比重视。
但他并不能确定幽州城的辽军会不会直接派兵救援涿州。
万一幽州守军铁了心要固守幽州,无视涿州被攻呢?
那他的计划岂不是彻底泡汤了?
因此,为了保证能成功引出幽州的那股精锐守军,必须两个鱼饵同时进行:
首先,郭荣在固安故意大张旗鼓搭桥,做出一副迫不及待要决战的样子,在最大程度上迷惑幽州辽军。
让幽州辽军以为大周皇帝是要毕其功于一役,集中全部力量进攻幽州,给他们制造出危机感。
为了加强这种危机感,他还请求郭荣亲自写劝降书送到幽州城内。
甚至还与郭宗训不谋而合,派遣人员潜入幽州城制造恐慌。
于此同时,让韩通先率领小股部队攻击涿州城。
这样就能让辽军以为大周之所以派小股部队进攻涿州,只是为了骚扰涿州,避免涿州出兵救援幽州。
也从侧面愈发验证了大周是要在辽国援军赶来之前,集中全部力量进攻幽州。
不然,这么重要的粮道枢纽,为何不直接先大军进攻占领,反而只是派一小股部队进攻呢?
韩通的第一次攻城当然会失败!
至于他会不会战死,不重要!
为了此次拿下此次北伐最重要的目标——幽州,连大周皇帝郭荣都愿意主动为饵,他一个韩通有什么资格拒绝?
随后,便由侍卫都指挥使李重进率领大部队继续再次攻打涿州。
势头必须比第一次猛,但也要控制好火候,不能出现太多伤亡,而且也必须失败!
如此一来,幽州辽军肯定会开始怀疑自我:
大周不是要全力攻打幽州吗?
怎么在第一次攻打涿州失败后,又派了大部队去攻打涿州?
而且接连两次进攻涿州都失败,说不定还会让幽州辽军以为大周军队的战斗力不行!
随后,等定州节度使孙行友的大军到,再发起第三进攻。
这个时候,幽州辽军肯定会反应过来,以为大周皇帝根本就不是要集中全部力量进攻幽州!
他真正的目的是制造进攻幽州的假象,让幽州不敢出兵救援涿州。
而且,攻打涿州的军队一次比一次多,到后面大周禁军两大体系的最高将领都去了。
这说明什么?
说明身在固安的大周皇帝肯定是在虚张声势,用以掩盖其攻打涿州的真实目的。
换句话说:大周皇帝身边根本就没有多少人!
若此时能派兵偷袭固安,活捉大周皇帝,那可当真是不世之功啊!
而且,即便幽州辽军能克制这种建立奇功的欲望,他们也有可能选择另一个方案,派兵袭击围攻涿州的周军后背。
与涿州守军一起前后夹击周军!
对于幽州辽军而言,不论他们选择哪种方案,总比捂着眼睛、堵上耳朵,一心困守幽州要好得多!
可只要他们出了幽州城,等待他们的就是各种伏击!
更是赵匡胤亲自率领心腹部队对空虚的幽州城发起突袭。
进而,只留孙行友、韩通部围困涿州,其余部队会都会第一时间调转方向,围攻幽州……
而这,便是赵匡胤此次“调虎离山”的一整套方案!
这套方案赵匡胤打磨了无数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