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这算学之法甚是精妙 (第2/3页)
但自有一股久居人上、不怒自威的气度,一看便知绝非寻常百姓,更像是某位退隐林下的高官或学问深厚的鸿儒。
他进店后,目光并未立刻投向柜台后的茶砖,反而先是略带好奇地扫视了一圈这间不算太大却收拾得干净利落的铺面,最后才落在那标着“沧海茯韵”字样的茶砖上,微微颔首,似是自语:“‘沧海茯韵’,这便是近日城中传唱的那曲《沧海一声笑》所配之茶?倒是有些意思。”
这位老者,正是如今岳麓书院众学子翘首以盼、心中分量极重的当朝太子太傅、致仕文渊阁大学士——周文正周老大人。
他近日方才悄无声息地抵达湘江府,暂居于离此不远的一处幽静别院。
今日得闲出来走走,听闻这“沧海茯韵茶”的名声以及那首传遍街巷的豪迈曲子,一时兴起,便信步走了过来。
店伙计赶忙上前招呼,周老太傅随意指了一款上等茯茶,让伙计包上一小块,并未多言,打算买完便走。
他并非没听过茯茶,只是以往总觉得此乃西北边陲粗犷之物,更偏爱江南绿茶的清雅韵致。
伙计手脚麻利地包好茶,周老太傅付了钱,正要转身离去,目光却无意间扫过了柜台后正在埋头书写的李茂。
确切地说,是被李茂手下那本账簿吸引住了。
起初只是随意一瞥,但很快,周老太傅的目光就凝住了,脚步也停了下来。他微微眯起眼,仔细看着李茂的记账方式,眼中闪过一丝讶异和探究。
只见那账簿格式与他平日所见截然不同。
寻常店铺乃至衙门多用“单式记账法”,也就是简单的流水账,只记“收了多少”、“支了多少”,杂乱无章。一旦账目多了、久了,或是有一笔漏记、错记,查起来简直是大海捞针,糊涂账一本。
但李茂此刻所用的法子,却明显不同。
账簿页面划分清晰,每笔账目都分列“借方”、“贷方”,对应关系明确。例如,方才卖出茯茶收五两,他不仅记下“收钱五两”,还在另一侧对应记下“茯茶库存减少几何”。
采买笔墨纸张支出五百文,则同时记下“支出五百文”和“杂物增加相应价值”。
每一笔来龙去脉,清清楚楚,相互比对,仿佛有一张无形的网,将所有的钱财物资流动都井然有序地笼罩其中,一目了然。
周老太傅是何等人物?历经三朝,协理过户部钱粮,审阅过的账册不知凡几,于经济之道虽非专精,却也见识广博。
他只站在那儿看了片刻,心中略一推演,便立刻明白了这种记账方法的奥妙和巨大优势!
这法子,比起传统的单式记账,何止是“清楚”二字可以形容!
它严谨、系统、便于核对查账,极大减少了账目混乱和营私舞弊的可能!
若说单式记账是乡间土路,坑洼难行;那眼前这法子,便是铺设平整、经纬分明的官道!
“这……这记账之法……”周老太傅忍不住低声喃喃,心中瞬间翻起巨浪。
他想到的远非一家商铺之利。若此法能推行于府库仓廪、各级衙门……那对于理清财政、杜绝贪墨、提高效率而言,其意义简直难以估量!
许多此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