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教学和照顾 (第2/3页)
一些简单几何图形的面积、体积计算,这些在丈量田亩、计算仓储时极为实用?
他这边绞尽脑汁地备课,另一头,周老太傅给他“回课”时,更是毫不含糊。
当周老太傅得知王明远选择的“本经”是《春秋》时,眼中闪过一丝赞赏,心中则也暗暗感叹道:“《春秋》微言大义,非心思缜密、善于推演者不能深究。此子能选此经,可见心志。怪不得能于算学一道有此创见。”
不过,这些王明远就不得而知了。
周老太傅讲解《春秋》,从不拘泥于字句训诂,而是直指核心。他往往从一个看似简单的历史事件记录出发,层层剖析其背后的礼法、权谋、得失。
他又会结合当前朝堂时事或地方治理的实例,让王明远尝试用《春秋》义理去分析评判。
这种高屋建瓴、经世致用的讲学方式,让王明远仿佛推开了一扇新的窗户,对《春秋》的理解瞬间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以往许多晦涩难懂之处,竟豁然开朗。
但同时,每次课后都需要消化吸收大量的信息,精神上的消耗极大。
如此一来,王明远每天的时间被挤压得满满当当。
白天要上书院的常规课程,完成课业;课余要准备给周老太傅的算学“课件”;晚上还要复习消化周老太傅讲授的经义精髓。
他几乎取消了所有的休闲娱乐,连吃饭走路时都在脑子里默诵经义和注疏。
与此同时,王明远得到周老太傅青睐的消息,就像长了翅膀一样在书院里传开了。
羡慕的有之,比如李昭,真心为他高兴;嫉妒的亦有之,一些甲班、乙班的学子,尤其是那些自视甚高却未能入周老法眼的,看王明远的眼神便有些复杂,私下里难免有些“不过是一时侥幸”、“哗众取宠”之类的酸话。
但王明远根本无暇顾及,这些风言风语传到他们耳朵里,他也只是置之一笑。
他现在忙得连睡觉的时间都恨不得掰成两半用,哪有功夫去理会这些无聊的议论?不过虽然疲惫,却感到前所未有的充实。
这日休沐,大师兄季景行特意来书院看他。
见到王明远眼底下淡淡的青黑,季景行吓了一跳,关切地问道:“师弟你这是……周老大人那边,课业压力很大?”
王明远连忙摇头,将情况简单说了说,强调周老大人待他极为和蔼,是他自己学识浅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