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95.信任基础,晚饭邀约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95.信任基础,晚饭邀约 (第1/3页)

    午后的静谧,仿佛带着无形的重量,沉沉地压下来,让人眼皮发粘,昏昏欲睡。

    阳光明坐在靠墙那张略显陈旧的办公桌前,腰背习惯性地挺得笔直,像一棵扎根在石缝里的小松。

    他面前的桌面上,摊开着一份新拟定的车间安全生产管理条例草案。

    笔尖在粗糙的纸张上流畅地移动,发出细微的沙沙声,留下一行行清晰而端正的字迹,如同精心刻下的印痕。

    自从上次在全市纺织系统技术革新经验交流会上,他那份发言稿获得了赵国栋副厂长“非常出色”的评价后,他在秘书组这方小天地里的地位,悄然发生着不易察觉的变化。

    周炳生师傅那场“孙子急病”的戏码之后,仿佛形成了一种无需言说的默契。

    每当韩鸣谦主任再遇到需要主笔的重要厂内文件,在周炳生“精力实在不济”或“手头任务繁重”的谦让推辞下,那沉甸甸的稿纸,便自然而然地落在了阳光明的案头。

    一份关于提高细纱车间生产效率的总结报告,一份配合上级“抓格命、促生产”最新指示的厂委学习计划,还有眼前这份正在收尾的安全生产条例……阳光明都稳稳地接了下来。

    他延续了那份获得赞誉的发言稿的风格:结构如同钢筋骨架般扎实,数据详实得如同精密仪表上的读数,案例具体到能闻到车间的机油味,语言平实却蕴含着一种内在的、不容置疑的力量。

    每一次,当韩鸣谦审阅完他交上去的稿子,那张素来如同石刻般严肃的脸上,总会掠过一丝极其细微、却真实存在的赞许。

    他点头的频率,似乎也比以前高了些。

    有时,他甚至会拿着那份还带着阳光明体温的稿子,径直走进赵国栋副厂长的办公室。

    等他再出来时,阳光明总能从韩主任那看似平淡无波、例行公事的“赵厂长看过了,没问题”的话语里,精准地捕捉到一丝更深沉、更踏实的肯定。

    厂里其他几位领导,偶尔在光线略显昏暗的走廊里遇见他,目光也不再是初来乍到时的审视或漠然。

    那目光里,多了几分以前没有的关注,几分不易察觉的温和,像冬日里偶尔透进窗棂的一缕暖阳。

    这接连的“主笔”履历,如同几块经过精心打磨的坚实砖石,稳稳地垫在了阳光明的脚下。

    他不再是那个初来乍到、需要前辈“让出”机会才能崭露头角的年轻人。

    他凭借实实在在的笔头功夫,在秘书组这个小集体里,甚至在几位握有实权的厂领导心中,初步赢得了“能写、能扛事”的评价。

    那份最初的、源于一篇发言稿的认可,正在看不见的角落悄然发酵,酝酿着,转化成为一种更牢固、更具分量的信任基础。

    办公室的角落里,李卫东依旧沉默得如同一块磐石。

    他把自己更深地埋进那些堆积如山的劳保用品报表构筑的数字迷宫里,仿佛那些密密麻麻的数字能吞噬掉所有的声音和光线。

    他周身那股挥之不去的阴郁气息,几乎凝固成了实体,沉甸甸地压在那一方小小的空间里。

    阳光明每一次从韩鸣谦手中接过新任务时,李卫东低垂的头颅似乎会埋得更深一分;

    每一次听到韩鸣谦那声平淡却有力的“没问题”反馈时,李卫东握着铅笔的手指总会不自觉地收紧,指节泛白。

    那些无形的讯号,如同尖锐的芒刺,反复扎刺着他早已千疮百孔的自尊心。

    他偶尔会抬起头,目光如同探照灯般扫过阳光明专注的侧脸,扫过那迭在他桌上日渐增厚、象征着认可的文件堆。

    眼神里翻滚着复杂难辨的情绪——有嫉妒,有不甘,有失落。

    最终都化为更深的沉寂,沉入眼底那片望不见底的幽潭。

    只有张玉芹手中那对竹针,依旧哒哒哒地响着,声音轻快而富有节奏,像一只不知疲倦的纺织娘,顽强地编织着生活里那点温暖的色彩,与办公室里的微妙气氛,形成一种奇异的共存。

    星期六的中午,厂区的喧嚣比平日提前沉寂了不少。

    机器轰鸣的尾音消散在空气中,只剩下一些零星的脚步声和自行车铃声在空旷处回荡。

    阳光明在厂食堂简单地扒拉了几口饭菜,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