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97.拜访,警告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97.拜访,警告 (第2/3页)

的一点心意,长辈们放着也是放着。

    我这个小辈也不懂茶,更不会品,想着唐叔叔是讲究人,见多识广,正好借花献佛,一点心意,请你和阿姨尝尝鲜,千万别推辞。”

    他语气平和自然,将来源归咎于“老辈亲戚送给长辈的礼物”和“放着也是放着”,既解释了贵重来源的合理性,又巧妙地堵住了唐建宏进一步刨根问底的可能。

    那句“阿拉小辈也不懂茶”更是透着一丝恰到好处的“不识货”的随意,反而更显得深不可测,让人无从琢磨。

    唐建宏看着阳光明那双坦然得不见一丝波澜的眼睛,心中的疑虑和好奇如同投入石子的湖面,涟漪更甚。

    但他也明白,再追问下去就不合时宜了。

    这份看似随意,实则厚重的“心意”,无形中在他心里种下了一颗名为“顾忌”的种子,让他对眼前这个年轻人更添了几分谨慎和不由自主的客气。

    “哎呀,太破费了,太破费了!翠兰,快收起来,这真是……光明你太客气了!”

    他嘴上说着客套话,示意妻子收好茶叶,动作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郑重,仿佛捧着的不是茶叶,而是某种宝物。

    翟翠兰也连声道谢,小心翼翼地将两个珍贵的竹筒收进了五斗橱最稳妥的一层,仿佛怕磕着碰着。

    一杯热腾腾、飘着茉莉花香的茶刚端上来,还没喝几口,门外就传来了不轻不重的敲门声。

    “笃、笃、笃”。

    节奏清晰、均匀,带着一种刻板而公事公办的味道,仿佛敲门的不是手指,而是一把尺子。

    “来了!”唐建宏立刻起身,脸上刚才的轻松瞬间收敛,换上了一副郑重其事的表情。

    门外站着的正是谷永康。

    他依旧穿着那身洗得有些发白、但每一道折痕都熨烫得笔直如刀的深灰色中山装,领口紧扣,风纪严谨。

    鼻梁上架着那副标志性的黑框眼镜,镜片后的眼神锐利如鹰隼。

    他手里提着一个半旧的黑色人造革手提包,鼓鼓囊囊的,显得分量不轻。

    他脸上没什么表情,沟壑分明的线条透着一股生人勿近的冷硬,只是对开门的唐建宏微微颔首,目光便直接越过他,精准地落在了屋内的阳光明身上,带着审视的意味。

    “永康表哥,快请进!”唐建宏热情地让开身,语气带着明显的恭敬。

    谷永康走进屋,对着站起身的阳光明和从厨房探头的翟翠兰也仅仅点了点头,幅度微小,算是打过招呼。

    他的目光在屋内快速扫了一圈,如同雷达扫描,带着一种职业性的、近乎苛刻的审视感,最终稳稳地落在客厅中央那张暗红色的方桌上。

    “光明同志到了就好。”他的声音平稳、低沉,没有丝毫情绪起伏,像一块冰冷的石头投入水中。

    “坐,表哥,喝杯茶歇歇。”唐建宏连忙招呼,翟翠兰也赶紧去拿干净的杯子。

    “不必了。”谷永康干脆地摆摆手,动作没有半分拖泥带水。

    他径直走到桌边,将手提包“嗒”的一声放在桌面上,动作利落地打开搭扣。

    里面赫然露出一个用深蓝色绒布包裹着的小巧托盘天平、一个黄铜柄的放大镜、一把细长的镊子、一个牛皮纸封面的记录本和一支英雄牌钢笔。

    工具摆放得一丝不苟,如同手术器械。

    “东西带来了?”他看向阳光明,没有任何多余的寒暄,开门见山,直奔主题,每一个字都像是经过精确计量。

    “带来了。”阳光明从帆布包内侧一个特制的、加厚的口袋里,取出一个用干净牛皮纸仔细包好、四角折得整整齐齐的小包,轻轻放在桌上,动作同样沉稳。

    谷永康没再多言,从口袋里掏出一副洗得发白的棉布手套,熟练地戴上。

    他解开牛皮纸包的动作极其小心,如同在拆解一件稀世珍宝。

    里面是几十片深褐色、质地温润如玉、边缘有着细密如发丝般独特纹理的犀角薄片。

    他拿起那柄黄铜柄的放大镜,凑近窗口投下的光线,一片一片极其仔细地观察。

    他调整着角度,犀角片在他手中缓缓转动,放大镜的镜片几乎贴到了犀角表面。

    他观察着纹理的走向、疏密、色泽的深浅变化、边缘的细微特征,不时用镊子极其轻柔地拨动调整角度,专注得如同在进行一场不容丝毫差错的外科手术。

    整个客厅的空气似乎都因他的高度专注而凝固了,只剩下座钟滴答的声响和他偶尔调整姿势时,衣服的轻微摩擦声。

    唐建宏和翟翠兰屏息凝神地站在一旁,大气不敢出,眼神紧紧跟随着谷永康那双稳定而专注的手,仿佛那镊子夹着的是他们的心。

    观察完毕,谷永康又极其小心地,将那几片检测完毕的犀角片放在托盘天平上。

    这天平是那种老式的、带精细游码的精密仪器,黄铜底盘,玻璃罩子。

    把全部犀角片都一片一片的检测完,然后都放在了天平的托盘上。

    他极其耐心地调整着游码的位置,动作轻柔得如同对待羽毛,确保分毫不差。

    指针在轻微的晃动后,最终稳稳地停在了一个刻度上。

    他拿起钢笔,拔掉笔帽,在记录本上工工整整、一丝不苟地写下几行字。钢笔尖划过纸面,发出沙沙的轻响。

    整个检测过程,持续了约莫半小时。

    谷永康终于放下镊子,摘下手套,折迭好放回口袋。

    他看向阳光明和唐建宏,语气依旧是那种不带任何感情色彩的平直,如同在宣读一份化验报告:

    “苏门答腊犀角顶角‘天沟片’,品相完好,质地温润,纹理清晰细密,保存得当,无虫蛀霉变,药效无损。克重,五点三克。”

    他指了指记录本上那个清晰的数字,算是最终的、不容置疑的鉴定结论。

    “太好了!谢谢表哥!辛苦你了!”唐建宏脸上立刻绽开如释重负的笑容,悬着的心似乎终于落回了肚子里,连声道谢。

    谷永康只是微微颔首,开始有条不紊、动作精准地收拾自己的工具,一件件放回手提包原来的位置,拉上拉链。

    “家里还有点事,先走一步。”他拎起包,言简意赅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