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127.据理力争,有理有据,主动让步,自行车票!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127.据理力争,有理有据,主动让步,自行车票! (第2/3页)

肯定了阳光明的话,态度诚恳得让人挑不出毛病。

    “首先,我要代表街道办,向你表示感谢!更要向你道歉!”

    田主任的姿态放得足够低,语气真挚:

    “感谢你及时指出了我们工作中存在的重大疏漏!

    道歉,是因为这确实是我们工作的失误,对石库门的产权情况了解得不够细致、不够详尽!

    险些酿成工作上的偏差,违背了组织‘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基本政策!

    这是我的失职,我代表街道办,向大家检讨!”

    她微微欠身,向众人致意。这番低姿态,让旁边的刘干事听得额头冒汗,暗自咋舌。

    “你提醒得非常对!组织政策是铁律,是红线,绝对不容违背!”

    田主任的语气斩钉截铁,随即转向张秀英和陈阿婆,态度更加温和,带着一种安抚和承诺的意味:

    “张大姐,陈阿婆,关于晒台涉及你们两家私房权益的问题,街道办绝对承认!

    组织的政策是明确的,绝对不会侵占群众一丝一毫的合法财产!这一点,请你们务必放心!这是原则问题!”

    张秀英和陈阿婆激动得连连点头,陈阿婆更是用袖子抹起了眼泪,声音哽咽:

    “谢谢田主任!谢谢组织!有您这句话,我心里就踏实了!”

    “所以。”田主任话锋回到补偿,语气变得斩钉截铁,“对于前楼和客堂间,必须区别对待!应该给予更充分、更合理的补偿!这一点,街道办没有任何异议!”

    她首先明确了补偿的正当性和必要性。

    她顿了顿,脸上露出真诚的、推心置腹般的为难:

    “但是,小阳同志,各位街坊,补偿……也是有限的。

    这不是街道办小气,更不是组织不愿意给,而是……组织也有组织的困难。

    全市、全区,像石库门这样的情况很多,资源就那么多,粥少僧多啊!

    手心手背都是肉,我们得统筹考虑,尽量公平。”

    她首先堵死了最不可能的路:“首先,正式工的名额,绝对不可能给。

    这个权限不在街道,区里也不可能批。

    请大家彻底打消这个念头,提也不要再提。”

    这是底线,不容商量。

    接着,她抛出了第一个实质性的、远超预期的补偿,目标明确地指向了最困难、也最需要工作机会的陈家:

    “不过,考虑到客堂间陈家的实际困难,人口多,负担重,确实应该帮助解决一下工作问题。

    这样吧,陈阿婆、张春芳同志。”

    她看向激动得嘴唇哆嗦、几乎站不稳的陈阿婆和一脸期盼、双手紧握的张春芳,“街道办可以给陈家安排一个临时工的岗位。

    具体是什么岗位,是街道清洁队扫马路,还是下属小厂糊纸盒、做手套,等我回去立刻和相关单位沟通协调,尽快落实通知你们。

    虽然只是临时工,收入不高,也不稳定,但多少是个进项,能贴补家用,挣点活钱和票证。”

    “轰”的一下!巨大的喜悦像汹涌的海浪般彻底淹没了陈阿婆!

    她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临时工!

    虽然比不上正式工的铁饭碗,但也是多少人求爷爷告奶奶、托关系都求不到的机会啊!

    能挣钱!能挣票证!能实实在在减轻家里的负担!

    这对陈家来说,简直是救命稻草!

    “谢谢!谢谢田主任!谢谢组织!谢谢大恩人啊!”陈阿婆老泪纵横,激动得浑身颤抖,几乎要当场跪下磕头,被眼疾手快的张春芳死死搀住。

    张春芳也喜极而泣,眼泪扑簌簌地往下掉,连连鞠躬,声音哽咽:

    “谢谢田主任!谢谢!谢谢!我一定好好干!绝不偷懒!绝不辜负组织的照顾!”

    巨大的幸福让这对祖孙语无伦次。

    这个意外之喜,像一阵温暖的春风,瞬间吹散了天井里大半的紧张和敌意。

    连带着,大家对田主任的观感也改善了不少,觉得她虽然严厉,但也是讲道理、能办实事的干部。

    气氛,至此才真正缓和下来。

    街道办干部和辖区居民之间那堵无形的、充满戒备的墙,似乎被凿开了一个口子,信任和合作的可能性开始滋生。

    田主任敏锐地捕捉到气氛的变化,趁热打铁,目光转向阳光明,态度更加亲近,甚至带着点商量的口吻,如同对待一个值得尊重的谈判对手:“小阳同志,至于前楼你们家……”

    她脸上露出坦诚、甚至有点无奈的笑容:

    “明打明地讲,虽然按照原则,客堂间和前楼都是私房,补偿应该一致。

    但我还真就不能给你家嫂子李桂花也安排一个临时工岗位。为什么?”

    她掰着手指头,如数家珍,语气带着点推心置腹的意味:

    “因为你家的情况,在整个街道都是数得着的‘好人家’!

    六口人,四个工人!

    你爸阳师傅是厂里的老工人,技术骨干,工资不低;你是赵国栋副厂长的专职秘书,前途光明;你哥在厂里也是技术过硬的骨干;还有你姆妈……听说刚刚以工代干,调换了更重要的岗位。

    这样的条件,要是再给安排个临时工岗位,别说街道其他困难户看了会有意见,心里不平衡。

    恐怕厂里、区里领导知道了,也会有看法,觉得街道办资源分配不公,甚至可能怀疑这里面有私情。

    就算我硬塞给你家,恐怕也干不长,稍微有点风吹草动,单位为了平息议论,可能就会找个理由辞退。

    这……反倒给你们家惹麻烦,也给我自己找麻烦。你说是不是这个理?”

    她看着阳光明,眼神带着征询。

    田主任这番话,说得入情入理,确实是站在阳光明家的角度和现实政治生态考虑,并非推诿。

    临时工岗位,盯着的人太多,背景不够硬或者家里条件“太好”,反而容易成为众矢之的,引来不必要的麻烦。

    阳光明立刻表态,态度非常诚恳,带着理解和感激:

    “田主任,您说得太对了!谢谢您为我们家考虑得这么周到!

    我们家现在的条件,比起陈阿婆家,确实好不少。这个临时工的机会,应该留给更需要它的人。

    我们家没有任何意见,完全理解,也完全支持街道办的决定!”

    他的识大体、懂进退,让田主任非常满意,脸上的笑容更真切了几分,显然很愿意和这样的明白人打交道。

    “好!小阳同志不愧是领导身边的同志,觉悟就是高!看问题就是透彻!”

    田主任赞许地点点头,语气轻松了不少。略作沉吟,她抛出了给阳家的“甜头”,这甜头必须足够分量,才能匹配其“私房权益”和配合的态度。

    “这样吧,你们家情况特殊,虽然不能安排工作,但补偿也不能太亏待。

    因为情况特殊,街道办可以向上级部门反应一下,尽量为你们家争取一张……嗯……自行车票,或者缝纫机票!

    这两样东西,都是紧俏物资,凭票供应,对改善生活很有帮助。你看怎么样?

    如果你不反对,我回去之后就立刻打报告,积极争取!”

    她给出了选择权,显得很尊重对方。

    自行车票!缝纫机票!

    这绝对是大惊喜!在这个物资极度匮乏、一切凭票供应的年代,这两样“大件”票证的珍贵程度,丝毫不亚于一份临时工的收入!

    自行车是重要的交通工具,能极大节省通勤时间和体力;缝纫机更是能改善家庭生活的“神器”,自己做衣服、缝补,那可太方便了!

    一直沉默如山、仿佛置身事外的阳永康,此刻第一次开口了。

    他声音不高,带着老工人特有的沉稳和一丝不易察觉的激动,言简意赅地做出了选择:

    “田主任,谢谢。自行车票,实用。就麻烦您了。”

    没有多余的话,却表达了一锤定音的选择和由衷的感谢。

    李桂花在一旁激动得直搓手,脸上笑开了花。

    “好!阳师傅爽快!那就争取自行车票!”田主任笑着拍板,事情定了下来。

    前楼和客堂间拿到了最实惠,也是最符合各自需求的补偿,阳光明心中的大石落下一半。

    但他没忘记另外两家。

    联盟不能散,该争取的利益也要争取到底。

    赵家和冯家同样承受了空间被压缩的损失,而且他们之前诉求强烈,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