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7.连投三篇,轰动全厂,分房承诺 (第2/3页)
在不知疲倦地聒噪。
阳光明正低头整理着明天厂务会的议题材料,钢笔在纸上划出沙沙的声响。
那部沉寂了数日的黑色电话,突然爆发出尖锐而急促的铃声!
“铃铃铃——!”
这声音在骤然安静的办公室里显得格外响亮,像一道闪电劈开了凝滞的空气。
阳光明几乎是条件反射般猛地站起,带得椅子腿在水泥地上刮出刺耳的声响。
他几步抢到电话机旁,深吸一口气,才稳稳拿起听筒,声音带着工作状态下的沉稳:“您好,赵国栋副厂长办公室。”
“您好,请问是红星国棉厂吗?”电话那头传来的声音,带着熟悉的、爽利的北方口音,正是上次那位《工人日报》的张编辑!
阳光明的心跳瞬间如擂鼓,一股热流直冲头顶,耳朵里嗡嗡作响。
他下意识地挺直腰背,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微颤,但依旧清晰有力:“是的,张编辑您好!我是赵国栋厂长的秘书,阳光明。”
他感觉自己的手心瞬间变得湿滑,几乎握不住那沉甸甸的听筒。
“哦,阳光明同志!”张编辑的声音明显透着一丝熟稔和热情,显然对这位不久前才在自家报纸上刊发过重要文章的年轻人印象深刻,“您的稿件收到了!航空加急,速度就是快!我们刚拿到不久。”
阳光明屏住呼吸,感觉周围的空气都凝固了,只剩下话筒里传来的声音和自己如鼓的心跳。
“我们编辑部集中审阅了您这次寄来的几篇文章,”张编辑的语气变得郑重而带着毫不掩饰的赞赏,“写得非常好!非常扎实!非常感人!”
连续三个“非常”,像三颗重磅炸弹,在阳光明脑海中轰然炸响,让他悬着的心猛地向上一提,几乎要从喉咙里蹦出来!
“尤其是那篇写细纱保全工李根生的《机器旁的‘老中医’》,和写浆纱工孙富贵的《浆纱槽边的‘算盘精’》。
人物刻画入木三分,事迹平凡却闪光点抓得极准,思想性很强,非常契合我们当前宣传的导向!
挡车工赵金凤那篇《布机‘弄堂’里的‘穿花手’》也非常生动,展现了新时代纺织女工的精湛技艺和昂扬风貌!”
张编辑的语速很快,透着一股兴奋劲儿,“你这次寄来的三篇稿件,我们编辑部一致决定,全部采用!”
轰!巨大的喜悦如同汹涌的海浪,瞬间将阳光明彻底淹没!
三篇!全部采用!
他几乎能听到自己血液奔流的声音。
成功了!真的成功了!
“谢谢张编辑!谢谢编辑部的肯定!”
阳光明强压住几乎要冲破喉咙的激动,声音带着巨大的惊喜,“这都是我们红星厂普通工人同志们身上真实的光芒,我只是把它们记录了下来。”
“嗯,写得确实好!”张编辑肯定道。
他的声音里带着笑意,“这三篇稿子,我们会安排在后面的版面,争取尽快刊发出来。
你上次那篇反响就很好,这次三篇连着上,效果肯定更轰动!这可是难得的好稿子扎堆啊!”
“太好了!太感谢您了张编辑!谢谢!”
阳光明的心几乎要飞起来。
不用再走漫长的政审流程!时间!宝贵的时间被最大程度地节省了!
赵国栋厂长要求的窗口期,稳了!
“行,那就这样。你等我们的报纸吧!再见,阳光明同志,期待你以后更多的好稿子!”张编辑爽朗地结束了通话。
“再见!张编辑!谢谢您!”
阳光明放下听筒,才发现自己的手在微微颤抖,后背的衬衫已被汗水浸透了一大片,凉飕飕地贴在身上。
巨大的狂喜过后,是一种近乎虚脱的轻松和随之而来的、更加炽热的兴奋,仿佛全身的血液都在欢快地奔流。
成了!三篇!
国家级大报!连续刊载!
这意味着什么,他再清楚不过。
他几乎没有片刻耽搁,立刻抬手用力抹了一把脸,深深吸了几口气,整理了一下激动的心情和略显凌乱的衣领、袖口。
然后,他走到里间赵国栋办公室门前,站定,抬手,用指关节轻轻敲响。
“进。”赵国栋沉稳的声音传出,带着惯有的威严。
阳光明推门进去。赵国栋正俯身在一张摊开的设备图纸上,眉头微蹙,用红蓝铅笔专注地标注着什么,一缕烟雾从他桌上的搪瓷烟灰缸里袅袅升起。
“厂长!”阳光明的声音带着压抑不住的激动,却努力保持着汇报工作的清晰和条理,“《工人日报》张编辑来电话了!”
赵国栋闻声,猛地抬起头,锐利的目光如电般射来,瞬间捕捉到阳光明眼中那无法完全掩饰的璀璨光芒和脸上尚未褪去的红晕。
他放下铅笔,身体微微前倾,声音沉稳却带着难以掩饰的期待:“怎么说?”办公室里的空气仿佛瞬间绷紧。
“成了!厂长!”
阳光明的声音因激动而微微拔高,语速加快,每个字都透着兴奋,“张编辑说,我这次寄去的三篇文章,编辑部全部审阅通过,决定全部采用!会在后面的几天内连续刊登!三篇都上!”
“好!好!好!”
赵国栋猛地一拍桌面,发出“砰”的一声闷响,震得桌上的茶杯盖都跳了一下。
他脸上瞬间绽开毫不掩饰的、极其罕见的灿烂笑容,连那习惯性微锁的眉头都彻底舒展开来。
“好小子!干得漂亮!三篇!连续上《工人日报》!
这可不是一般的成绩!这简直是放了一颗大卫星!”
他的声音洪亮,带着由衷的赞赏和喜悦。
他霍然起身,在办公桌后踱了两步,步伐带着一种胜利者的轻快,眼中闪烁着精明而锐利的光芒:
“光明,你这几炮,打得是又准又响!给咱们红星厂挣了大脸了!也给我赵国栋脸上增光了!”
他停下脚步,目光灼灼地看着阳光明,带着一种郑重其事的承诺:
“你安心等着见报!等这三篇文章正式刊登出来,白纸黑字,板上钉钉!
我立刻就在下一次厂委会上,正式提请落实对你的奖励!
上次厂委会的决议,红头文件写得清清楚楚,谁也挑不出理来!”
他语气斩钉截铁,充满了掌控全局的自信。
阳光明连忙挺直腰板,用力点头:“谢谢厂长!我一定继续努力!”
赵国栋走近一步,声音压低了些,带着一种推心置腹的、只有两人能听清的意味:
“光明,你这次又是三篇全中,加上上一篇,比厂里要求的三篇还多出了一篇!
虽然决议里没明确说多发表的奖励怎么算,但事在人为!”
他目光炯炯,透着深意,“你立下这么大的功劳,为我们厂争得了这么大的荣誉,厂里绝不会亏待功臣!
到时候,我会在会上据理力争,为你申请更大面积的住房!
要体现出贡献和奖励的匹配性!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更大面积的住房!
阳光明的心猛地一跳,随即被巨大的惊喜和暖意填满。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告别拥挤的隔间,拥有独立的空间,在这个住房极度紧张、几代人挤在一屋的时代,这简直是梦寐以求的奢望!是生活质的飞跃!
“明白!厂长!谢谢您!太感谢了!”阳光明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他知道赵国栋这番话的分量,也明白这是对方在用另一种方式表达对自己的器重和未来的承诺。
这不仅仅是房子,更是对他能力和价值的最高认可。
“嗯,沉住气,等好消息。”
赵国栋满意地点点头,脸上带着运筹帷幄的笃定,重新坐回椅子上,拿起红蓝铅笔,“这次从上而下的宣传风,我们算是牢牢抓住了风口。你的文章,就是这风口上的翅膀,飞得越高越好!”
接下来的日子,阳光明是在一种混合着期待、兴奋和隐隐自豪的情绪中度过的。
赵国栋的话如同一颗定心丸,沉甸甸地揣在心里,让他不必再为奖励的落实而焦虑。
他可以更耐心地等待着那辉煌时刻的到来,等待着报纸上的铅字变为通往新生活的钥匙。
厂里,部分消息灵通的人似乎也提前打听到了什么。
车间主任们看他的眼神多了几分探究和客气;走廊里遇到的工友,打招呼的声音似乎也响亮了些,带着好奇;甚至食堂打菜的阿姨,舀给他的那勺菜似乎都比往日多了些油水。
投向他的那些目光变得更加复杂:有羡慕,有敬佩,有好奇的打量,也有隐隐的审视。
阳光明尽量保持着平日的谦逊低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