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153.新的攻坚,恳谈交心,未来安排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153.新的攻坚,恳谈交心,未来安排 (第2/3页)

   “好!事不宜迟,你马上去办!”田书记大手一挥,斩钉截铁,带着战场指挥官的决断,“人手不够,直接找我!需要什么支持——搜查令、技术协助,随时提!如果有需要,我亲自给区公安分局打电话协调!要快,要准,要狠!”

    “是!”

    王卫东不再多言,抓起桌上那份登记本的复印件,向田书记和赵国栋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又对阳光明用力点了点头。

    他转身,带着一阵风,大步流星地冲出了办公室,沉重的脚步声在空旷的走廊里急促远去。

    门“咔哒”一声关上,办公室里短暂的振奋被一种新的更深沉的等待所取代。

    空气里的烟味似乎也沉淀下来。

    田书记拿起桌上的“中华”烟盒,又抽出一支,在烟盒上顿了顿,划着火柴点燃。橘红的火苗跳动,映着他沉思的脸。

    烟雾重新缭绕起来,他看向一直安静站在一旁的阳光明,眼神温和了许多,带着长辈的关切:

    “小阳,你也辛苦了,先回去歇歇。后面审问的事,交给卫东他们专业的人去做。有重大突破,会第一时间通知你。”

    “好的,书记。那我先出去了。”阳光明恭敬地应道,向两位领导微微欠身,退出了这间充满烟味和无形压力的办公室。

    走廊里清冷的空气扑面而来,带着初冬的寒意,让他混沌的头脑为之一振。

    他没有立刻回自己的办公室,而是在楼梯口站了片刻。

    从这里望下去,庞大的厂区尽收眼底。

    高耸的烟囱永不疲倦地喷吐着滚滚浓烟,巨大的厂房像沉默的钢铁巨兽,机器的轰鸣声低沉而持续地传来。

    昨夜那场惊心动魄、映红半边天的大火,以及随后席卷全厂的风暴,仿佛都被这巨大的工业机器运转的惯性暂时掩盖。

    但阳光明知道,水面之下的暗流更加汹涌。

    匡俊材落网只是撕开了一道口子,更复杂的博弈,牵扯到窦鸿朗,甚至更上层的角力,才刚刚开始。

    他深吸一口冰冷的空气,脚步沉稳地走向自己的办公室。

    推开门,他走到桌边,拿起那个大搪瓷杯,走到墙角的暖水瓶旁,倒了满满一杯凉开水。

    冰凉的水顺着干渴的喉咙滑下,带来一阵短暂的清明,稍稍平复了心头的激荡和残留的亢奋。

    他坐回那张硬木椅子上,身体向后靠去。

    短短不到半天时间,他的处境和心境,已然天翻地覆。

    从可能被牵连的领导身边人,到揪出蛀虫的关键人物,这转变快得让人眩晕。

    时间在等待中缓慢流淌,阳光明一直没有动,始终坐在那里,整理着纷乱的思绪,复盘着从火灾发生到此刻的每一个细节,思考着赵国栋的处境,也掂量着自己未来的路。

    门被轻轻推开,几乎没有发出声音。赵国栋高大的身影出现在门口。

    他脸上带着一丝审讯尚未结束的凝重,眉头习惯性地微蹙着,但此前眉宇间那股沉郁得几乎化不开的阴霾,已经消散了大半,眼神也重新有了神采。

    他反手轻轻带上了门。

    “厂长。”阳光明立刻站起身。

    赵国栋摆摆手,示意他坐下,声音比平时低沉一些:“坐,坐你的。”

    他自己也拉过桌旁另一把木椅,坐了下来。

    办公室很小,两人隔着一张办公桌,距离很近。

    赵国栋没有像往常那样习惯性地掏烟,他只是看着阳光明,目光里充满了复杂的情绪——有发自内心的欣赏,有劫后余生的感激,还有一种经历过大风浪后对可靠同伴的看重。

    “光明。”赵国栋开口,声音低沉而坦诚,带着一种推心置腹的意味,完全不同于平时的领导口吻,“这次的事,多亏了你。真的,多亏了你。”

    他重复了一句,加重了语气,“要不是你心思敏锐,看出账目和现场的矛盾,拿到那本要命的台账,又想到家具夹层……后果,不堪设想。我赵国栋,记你这份情。记在心里了。”他指了指自己的胸口。

    阳光明心头一暖,连忙道:“厂长,您千万别这么说。这都是我应该做的,是分内事。您平时教导我做事要用心,要细致,要敢于坚持原则,我不过是按您的要求去做了。换了别人,也会这么做的。”他的语气诚恳,没有居功自傲。

    赵国栋摆摆手,打断他的谦辞,语气不容置疑:“该是你的功劳,就是你的功劳。别人?哼,未必!你能力强,心思活络,做事有章法,不蛮干,关键时刻能顶上去,脑子也清醒。这些,我都看在眼里。”

    他停顿了一下,身体微微前倾,双手交叉放在桌面上,神情变得更加认真,甚至带着一种少有的郑重:

    “光明,今天我想跟你聊聊。不是以领导的身份,是……算是一个比你多吃几年咸盐的过来人,跟你交交心,说说我对你今后的一些想法,听听你的意思。”

    阳光明的心跳微微加速,他坐直了身体,双手放在膝盖上,专注地看着赵国栋,像学生聆听师长教诲:“厂长,您说,我听着。”

    赵国栋沉吟片刻,似乎在组织最恰当的语言,确保每一个字的精准:

    “你现在的岗位,是我的专职秘书。这个位置,琐碎,细致,要求高,也锻炼人。干好了,是领导信任的体现。

    按我们厂里不成文的惯例,也为了工作方便,通常干个几年,表现好的,会在厂务办挂个副主任的名头。”

    他顿了顿,目光直视阳光明,观察着他的反应:

    “这个副主任,你也晓得,是个虚职,主要就是给你明确一个副科级的待遇。

    但它是个台阶,很重要。

    在体制内,级别是硬杠杠,是敲门砖。

    以你的能力,加上这次立下的大功,我想办法推动,争取缩短一两年时间,尽量加快这个过程。

    这样,你就能节省下不少熬资历、排队的时间。这一步,很关键。”

    阳光明心中了然,也涌起一阵波澜。

    这个“厂务办副主任”的虚衔,是许多秘书岗位的终点,也是通往更广阔天地的起点。

    它意味着行政级别上到了副科,虽然暂时没有实权,但身份已然不同,说话的分量、接触的层面都会随之改变。

    这确实是体制内一条常见的、相对稳妥的晋升路径。

    赵国栋能主动提出,足见其用心。

    赵国栋话锋一转,语气更加恳切,带着长辈对晚辈的期许:

    “但是光明,我看重你,不是只想让你在这个秘书的位置上挂个虚名,安安稳稳混日子。

    你年轻,有文化,有冲劲,脑子活络,笔头子也硬。老待在秘书岗位上,写写材料,跑跑协调,伺候领导,时间长了,你的锐气会被磨掉,你的能力也得不到真正的施展,看到的天地终究有限。”

    他目光灼灼,仿佛要看到阳光明的心里去:

    “我的想法是,等你级别上去,挂上了副科的名头,站稳了脚跟,时机成熟了,我就想办法把你放出去,安排到一个实职副科长的岗位上。

    比如某个车间的副主任,或者某个科室的副科长。这才是真正能锻炼人、能让你施展拳脚的地方。

    管人、管事、担责任,直接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