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7.留学推荐.接受考核.惊喜消息.进入名单 (第2/3页)
他前世就能说一口流利地道的美式英语,这一世为了不荒废,也从未放松过练习,一直都通过各种方式保持语感。
此刻,他更是加大了练习强度,反复模拟可能的口语面试场景,精心准备技术性的自我介绍和对个人研究兴趣、方向的阐述,甚至在脑海中用英语与自己进行辩论。
他知道,那个由多部门专家组成的考核小组,必然会重点关注他的外语实际应用能力,尤其是专业领域的听说能力。
等待进一步消息的日子,变得格外煎熬和漫长。
虽然他对自己的实力有着充分的信心,但机会只有一次,全国的竞争者们也绝非庸碌之辈,个个都是优中选优的精英,最终结果如何,存在着太多的不确定性和变量。
这种患得患失、悬而未决的心情,即使以他两世为人的阅历和心境,也难以完全避免和平复。
他只能将这份焦虑,转化为更刻苦学习的动力。
就在金教授和他谈话之后的大约一周,确切的消息终于传来。
这天上午,他正在图书馆的阅览室里,埋头查阅一本英文版的《计算机程序设计艺术》,一位系里的工作人员悄然走到他身边,低声而清晰地通知他:下午两点整,准时到学校行政楼的三楼小会议室,接受关于留学名额递补资格的专家联合考核。
终于来了!
阳光明深吸一口气,合上手中那本厚重的英文书,眼神变得更加专注,心情反而平静下来,所有杂念都被摒除在外。
下午一点五十分,阳光明提前十分钟来到了指定的会议室门口。
冬日的阳光斜照在行政楼的走廊上,映出他挺拔的身影。
阳光明停下脚步,做了几次深长的呼吸,寒冷的空气吸入肺腑,带来一阵清醒。
他再次低头,仔细整理了一下身上那件熨烫得平平整整的蓝色中山装,这是他能为这次至关重要的考核所做的最庄重的仪容准备。
他确认自己的心跳平稳,思绪清晰,精神如同拉满的弓弦,紧绷却目标明确。
然后,他抬起手臂,指节弯曲,不轻不重地敲响了那扇象征着机遇与挑战的深色木门。
敲门声在寂静的走廊里回荡。
“请进。”里面传来一个中年男子沉稳而略带威严的声音,透出门板,清晰可闻。
阳光明推门而入。
会议室不大,却因陈设简洁而显得空间感十足。
正对着门的,是一张深色的长条会议桌,桌后端坐着五位神情严肃、气质迥然不同的中年人,三男两女。
他们均穿着笔挺的中山装或深色干部服,坐姿挺拔,目光锐利,自然而然地散发出一种久居上位、审慎干练的强烈气场,那是长期处于决策层面所沉淀下来的独特气质。
他们无疑来自教育部、国家科委等不同的核心部委或重要单位,共同组成了这次决定他乃至许多竞争者命运的特别专家审查小组。
会议室内,除了五名审查专家外,还有学校的几位教授列席旁听。
他的目光快速扫过,注意到列席旁听的人员当中就有金兰教授
金教授对他微微颔首,投来一个充满鼓励和期待的眼神,那眼神仿佛在说:“稳住,展现你最好的自己。”
“各位老师好,我是清华大学计算机工程系七八届研究生阳光明。”阳光明稳步走到会议室中央,面向考核小组,不卑不亢地微微鞠躬问好,声音清晰洪亮,在安静的会议室里回荡,态度恭敬而不失自信。
坐在中间主位上的,是一位戴着黑框眼镜、气质儒雅中透着威严的中年男子。他面容沉稳,看不出喜怒,只是略微点了点头,脸上没有任何寒暄的表情,伸手指了指会议桌对面那张孤零零摆放着的木椅,示意他在那里坐下。
那个位置,正对着所有考官的目光焦点,无形中带来一种压力。
考核,随即毫无铺垫地直接开始。
问题果然如同预料般,高度集中在专业能力和外语水平这两个核心点上,而且其深度、广度和灵活性,都远超平时课程的考核标准,明显带有压力测试和极限探知的意味。
专业方面的提问,如同精心编织的大网,环环相扣,层层深入。
起始于最基础的计算机原理、数据结构与算法,迅速过渡到相对前沿和复杂的操作系统设计精髓、编译技术的关键与优化,甚至敏锐地触及了当时国内尚处于初步探索阶段的数据库理论核心,以及计算机网络的早期雏形与基本原理。
问题角度多变,时而宏观纵览学科发展,时而极其微观刁钻,直指某个特定算法的边界条件或某种架构的设计哲学。
阳光明沉着应对,大脑如同最高效的并行处理器般飞速运转,调动着两世积累的知识与理解。
对于基础性和概念性问题,他回答得精准而简洁,直击要害,绝不拖泥带水;
对于具有相当难度和深度的问题,他不仅能条分缕析地阐述清晰的解决逻辑和多种可能方案,还能引述相关的理论依据、对比不同学术流派的观点异同,甚至适时地、谨慎地提出自己经过深思熟虑的独到的见解和可能的不同解决路径。
他的回答,展现出的不仅仅是极其扎实深厚的理论功底,更是一种融会贯通的知识体系架构和活跃而富有创造性的科研思维潜能。
当其中一位面容清癯、目光深邃的专家,突然抛出一个超出当时国内普遍认知范围的问题——询问他对国外某顶尖学术期刊最新发表的关于“RISC(精简指令集)架构”前瞻性论文的看法时,阳光明心中微微一凛,但随即涌起一股挑战的兴奋。
他并未慌乱,略一沉吟,便不仅准确地概括了那篇论文的核心思想、创新点和实验设计框架,还结合自己超越时代的视野,对其中的基本假设、实验方法的潜在局限性、以及RISC架构在未来微处理器设计领域的广阔应用前景和可能遇到的阻力,进行了客观而富有见地的评述。
他言辞恳切,逻辑严密,引证合理,显示出他不仅密切关注着国际技术前沿的动态,更具备了一种难能可贵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前瞻性判断力。
几位考核老师,虽然表面上依旧保持着不动声色的严肃,但彼此之间几次细微的眼神交换、偶尔微微颔首的动作,以及笔尖在纸上记录时稍显急促的沙沙声,已然隐隐流露出他们内心的认可与惊讶。
居中的那位主考官,指节无意识地在桌面上轻轻敲击的节奏,也似乎变得舒缓了一些。
紧接着的外语考核环节,几乎是无缝衔接。
一位戴着金丝边眼镜、气质知性沉稳的女老师,用流利而标准、略带牛津腔的英语开始了提问。
问题从简单的个人基本情况、求学动机和选择计算机专业的原因谈起,逐渐过渡和深入到对计算机某个具体技术领域未来发展趋势的看法,以及模拟了如果获得出国学习的机会,他希望重点研究的方向和理由,并设置了一个与未来国外导师初次交流、阐述个人研究兴趣的模拟场景。
阳光明调整了一下呼吸,那一口略带美式口音、流利地道、用词精准且几乎没有任何停顿和语法错误的英语,自然而然地流淌而出。
他一开口,就让在场的所有考核专家,眼底都掠过了一丝难以掩饰的惊讶。唯有熟知他能力的金兰教授,嘴角露出满意的微笑。
他应答自如,神态放松而不懈怠,用词准确而丰富,句式多变,表达流畅自然,尤其是在阐述复杂技术观点和未来研究设想时,专业术语使用得当,逻辑层次清晰,比喻偶尔贴切闪现,展现出的那种语言上的自如度和思维深度,仿佛他早已习惯于使用英语进行深入的学术思考、辩论和交流。
他展现出的语感和强大自信,绝非短期强化训练或死记硬背所能达到。
那位主要负责外语考核的女老师,眼中露出了毫不掩饰的赞赏之色,甚至在他流畅地回答完一个关于“早期分布式系统面临的主要挑战与可能的解决思路”的开放式问题时,下意识地轻轻点了点头,笔尖在评估表上停留了片刻,才继续书写。
整个高强度的近乎脑力鏖战的考核过程,持续了将近两个小时,仿佛一场对智力、知识储备和心理承受力的马拉松式考验。
当居中而坐的中年主考官终于宣布考核结束时,阳光明才恍然察觉到时间的流逝,以及精神高度集中后带来的微微疲惫感。
主考官脸上,此刻露出了一丝几不可察的淡淡的满意笑容,虽然转瞬即逝,但确凿存在。
他对阳光明说道:“阳光明同学,你的表现非常出色。
无论是专业基础理论的掌握深度和广度、科研思维的活跃性与批判性,还是外语的实际应用能力,特别是专业领域的听说水平,都给我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请你先回去等通知吧,最终的结果,会由相关部门统一按程序公布。”
虽然对方的话语依旧保持着官方的克制与严谨,没有给出任何明确的承诺或倾向性意见,但阳光明凭借敏锐的观察,从他们眼神中细微的缓和、语气里不易察觉的平和、以及最后那一闪而逝的笑容中,清晰地捕捉到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