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9.退房决定.宣布喜讯.入住新家.告别家人 (第2/3页)
咱们没必要,也不应该一直占着这套房子,这对厂里和其他更需要住房的同事也不公平。
咱们现在已经有了自己的新房子,面积也大,已经足够一家人居住。
我打算趁这次回来,就把这套厂里分的房子,正式办理手续,退还给厂里。”阳光明最终说出了他的打算。
“退房?”林见月再次感到惊讶,甚至比刚才听到要全家搬去石库门更甚。
这套小小的里外间,虽然不大,但这是他们结婚后的第一个小家,承载了他们从新婚到生儿育女的无数珍贵记忆。
每一处角落,都留有他们共同生活的痕迹。
而且,在这个住房极其紧张、多少人挤在亭子间甚至阁楼里的年代,主动退掉一套条件还算不错的公房,这需要相当大的决心和魄力。
“对,退房。”
阳光明的语气非常肯定,他进一步解释道:“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就算我们现在不退,等我几年后学成归国,肯定会被分配到新的工作单位,到那时,这边一样要办理退房手续。
既然迟早要退,不如趁早。
咱们家购买了独门独院的石库门住宅,这在厂里恐怕已经不是秘密,恐怕已经有不少人知道并且眼红了。
如果我们继续占着这套公房,说不定现在已经有人在背后向厂里反映这个问题了。
我马上要出国,这点风言风语或者小报告不至于影响我什么,但终究是个话柄,没必要在临行前留下这么一个小污点,让人觉得我们贪得无厌。
主动、干脆地退回去,显得我们高风亮节,也省得厂领导为难,大家都体面。”
他放缓了语速,目光柔和地注视着妻子,带着商量的口吻柔声问道:“见月,你觉得呢?这只是我个人的想法,想听听你的意见。”
林见月低下头,双手无意识地绞着围裙的一角,内心显然在进行着激烈的思想斗争。
她原本对于拥有一个完全独立、不受干扰的小家的愿望,确实非常强烈,这也是很多年轻夫妻的共同期盼。
但自从她凭借自身努力考上复旦大学后,繁重的学业压力陡然增加,每天奔波于学校和家庭之间,照顾两个年幼的孩子确实让她感到力不从心,这段时间多亏了公婆和大姑姐们时常帮衬,才勉强支撑下来。
如果搬去石库门和公婆、大姑姐们一起居住,生活上肯定能得到更多的帮助,不仅能更好地照顾和教育孩子,自己也能更心无旁骛地专注于学业。
至于独立的私人空间……诚如阳光明所说,未来的日子还长着呢。
不说他学成归来之后,像他这样由国家公派、留学海外的高级人才,分配到新的重要岗位后,组织上肯定会优先分配更大、更好的住房。
就算林见月自己只是普通的大学生,四年本科毕业后,新单位通常也会分配相应的住房。
将来,他们绝对不愁没有属于自己的更舒适宽敞的房子。
想要拥有完全独立的生活空间,完全可以等到他学成归来、自己大学毕业、工作稳定之后,再从长计议。
眼下这个阶段,最重要的任务是确保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同时兼顾好自己的学业。
从这个实际需求出发,和公婆搬到一起居住,显然是最方便、最稳妥、也是最明智的选择。
想通了这些关节,她抬起头,目光变得清澈而坚定起来,之前的那一丝犹豫和眷恋已然消散:
“你说得对,光明。你出国在外,我上学也忙,和爸妈、姐姐们住在一起,确实是最方便、最稳妥的选择。
人多热闹,互相也有个照应,你能更安心,我也能轻松不少。
这房子……”
她环顾了一下这个小小的家,眼中虽仍有不舍,但语气已变得决然,“退就退了吧,我支持你的决定,听你的安排。”
见妻子如此深明大义、通情达理,阳光明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紧紧握住她的手,声音低沉而充满感情:
“见月,谢谢你的理解和支持。
你放心,也请你相信我,等我留学归来,我们一定会有更大、更好、更舒适的房子。
到了那个时候,回头再看这个小套间,你可能都会觉得它狭小得可爱了。
这里的回忆,我们会永远珍藏,但生活总要向前看。”
“嗯,我也是这么想的。”
林见月释然地笑了笑,那笑容温暖而明亮,“就是有点舍不得,毕竟这是咱俩的婚房,在这里度过了这么多日子,一桌一椅都有感情了。
但现实情况如此,我们不能因小失大。退就退吧,一家人住在一起热热闹闹的,互相扶持,也挺好的。”
她顿了顿,问道:“那……我们具体什么时候开始搬?总要有个准备。”
“既然新房那边已经收拾妥当,万事俱备,那就尽快吧。”
阳光明做事向来雷厉风行,“趁我还在家,这几天我们就着手搬家。把事情都安排妥当,我出发的时候也能更安心,没有后顾之忧。”
他站起身,“走,我们现在就带孩子们去石库门那边,跟爸妈当面说一声这个好消息,也把搬家的事情正式定下来,大家一起商量着办。”
“好!”林见月也立刻起身,利落地解下围裙,开始给孩子们穿外套,收拾奶瓶、尿布等随身物品。
她的动作轻快,脸上虽然仍有对丈夫即将远行的不舍,但更多的是一种对即将开始的新生活的期待和与家人共同面对未来的决心。
一家人很快收拾停当,锁好这个即将不再是他们主要居所的家门,走下楼梯。
阳光明抱着儿子致远,林见月牵着女儿静姝,朝着位于老城区的石库门住宅走去。
回到熟悉的石库门弄堂,刚走进天井,就闻到一股浓郁的令人食指大动的香气从灶间里飘出来。
张秀英正在灶台前忙碌着,锅铲与铁锅碰撞发出清脆的声响。
晓雯和红红、阿毛三个孩子则在天井里玩着跳房子的游戏,银铃般的笑声在院子里回荡。
“爸,妈,我们回来了!”阳光明扬声喊道,洪亮的声音里带着压抑不住的喜悦。
“爷爷!奶奶!”静姝和致远也奶声奶气地争先恐后地叫着。
张秀英闻声,从灶间探出头来,额上带着细密的汗珠。
正在天井中收拾物品的阳永康,也停下动作,抬头向门口望去。
看到突然间出现的阳光明,老两口脸上都露出了明显的意外和疑惑。
张秀英一边用围裙擦着手,一边走了出来,上下打量着儿子,语气里带着关切和不解:
“光明?你这会儿……应该还没到学校放假的时候吧?怎么这么早就回家了?是……学校有什么事吗?”她下意识地往不好的方面想去,眉头微微蹙起。
阳光明将手里提着的一兜从京都带回来的果脯等特产塞到妈妈手里,脸上洋溢着抑制不住的笑容,声音洪亮地说道:“爸,妈,您二老先别猜了,有个天大的好消息要告诉你们!”
“啥好消息?看你这满脸喜气,像是捡了金元宝似的。”阳永康也走了过来,虽然语气沉稳,但眼中也流露出好奇。
阳光明没有再卖关子,直接公布了答案,“我通过了学校的严格选拔,获得了国家公派留学的资格!过几天就要出发,去美国学习深造,时间大概是三年!”
“公派留学?”张秀英一时没反应过来,或者说,这个词离她的日常生活太遥远,她愣了一下。
而阳永康则是浑身一震,脸色立刻变得无比严肃,甚至带上了几分凝重,他向前一步,紧盯着儿子的眼睛:
“怎么回事?去美国?你仔细说说!说清楚!”
在这个年代,出国,尤其是去美国,是一件极其重大,甚至带有某种神秘色彩的事情。
于是,阳光明又将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如何得到教授赏识,如何经过层层考核,如何最终获得名额,以及出国前培训等情况,向父母详细地耐心地复述了一遍,比之前对林见月说的还要更细致一些。
听完儿子条理清晰的讲述,张秀英和阳永康都愣在了原地,仿佛被施了定身法。
二人脸上的表情经历了从最初的疑惑,到听明白后的极度震惊,再到消化了全部信息后的难以置信的狂喜!
“哎呦!我的老天爷!公派留学!去……去美国!”
张秀英猛地一拍大腿,声音因为极度的激动而拔得又高又尖,眼圈几乎是瞬间就红了,泪水在里面打着转,“我家明明……我家明明这是要出国留洋了!这……这真是祖宗保佑,祖坟冒青烟了!真是祖坟冒青烟了啊!”
她激动得有些语无伦次,上前一把紧紧抓住阳光明的胳膊,仿佛要通过这种接触来确认,眼前发生的一切不是自己在白日做梦。
阳永康虽然不像妻子那样情绪外露,但脸上的皱纹也舒展开来,显然也是心情激动。
他连说了几个“好!”字,声音洪亮而有力:
“好!好啊!光明!好小子!你这是给咱们老阳家,争了大光了!这个机会可是太难得了!”
在他的认知里,能被国家选派出去留学,其荣耀程度,甚至比当初考上清华研究生还要高出许多!这是光宗耀祖,是能在族谱上记下一笔的荣耀!
在这个时期的魔都,由于早年海派文化的深远影响,对于能够“出洋”一事,民间普遍抱有极大的推崇和羡慕。
阳光明能获得公派留学的资格,在阳永康和张秀英看来,这不仅仅是儿子个人的成就,更是整个阳氏家族的无上荣光!
“这么大的喜事,必须好好庆祝!必须庆祝!”
张秀英终于从最初的巨大冲击中稍微缓过神来,她激动地搓着手,看着灶间的方向,“我这就出去,再去菜市场买几个硬菜!买条活鱼,再称点排骨!晚上咱们好好吃一顿,一家人热闹热闹!”
她说着就要解围裙,往外走。
这段时间装修新房,虽然阳光明留了钱,但她一贯精打细算,还是贴补进去了不少自己的积蓄,平时家里的开销能省则省,但今天这个日子,她肯定要大大地庆祝一番。
“妈,您别忙活了,听我说。”
阳光明连忙拦住母亲,他知道母亲持家的辛苦,“家里做饭麻烦,又要烧又要洗的。今天中午这顿庆祝饭,我请客!
咱们全家,包括大姐二姐他们,一起下馆子!
就去我们上次去过的那家挺不错的本帮菜馆,我点几个招牌好菜,再要瓶好酒,咱们一家人好好庆祝庆祝,也当是提前暖暖房,庆祝咱们即将乔迁新居!”
张秀英一听,习惯性地又想数落儿子乱花钱,觉得在家吃实惠。
但话到了嘴边,看着儿子那张自信沉稳、洋溢着喜悦和成功的脸庞,想到这确实是天大的值得大书特书的喜事,最终把到了嘴边的话咽了回去,脸上笑开了花,连声应道:
“行!行!听你的!今天咱也奢侈一回,沾沾我老儿子的光!下馆子!”
一时间,整个石库门里欢天喜地,如同过年般热闹。
阳光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