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51.大人物.相谈愉快.核心人脉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251.大人物.相谈愉快.核心人脉 (第1/3页)

    阳光明手握一千六百万美元巨款,并且获得了组织上给与的更大自由行动空间,他回到斯坦福后的心态,已然不同。

    在学术上,他依旧保持着高度的专注和投入,这是他身份的根基,也是他最好的掩护。

    然而,在他内心深处,学术研究暂时退居次席。

    如何将这笔巨额资金,在最短时间内,以最低风险,实现最大程度的增值,成为了他当前所有计划中的最优先项。

    接下来的几天,阳光明化身为一名高效的信息搜集者。

    他几乎泡在了斯坦福商学院的图书馆和经济学系的资料室里。

    那里有最及时的《华尔街日报》、《金融时报》、《巴伦周刊》以及各类商品市场研究报告。

    他需要了解当前最精确的市场数据,并结合脑海中的未来信息,制定出清晰的计划方案。

    黄金价格在经历了七十年代末的持续上涨后,目前维持在每盎司二百一十美元左右徘徊。

    但他知道,随着地缘政治风险的加剧,全球通胀的忧虑以及石油美元的回流,黄金作为避险资产的属性将被无限放大。

    在今年,确切地说,就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金价将开启一场波澜壮阔的飙升,最终在明年年初,金价将上涨四倍。

    其涨幅之大,速度之快,足以让任何提前布局者获得数倍乃至更高的回报。

    白银市场更是他关注的重点。

    此时的银价还在每盎司六美元附近震荡。

    历史上著名的亨特兄弟,此时正在悄然囤积白银,一场旨在操纵全球白银市场的逼空大战即将进入白热化。

    这使得白银价格在未来一年内的涨幅,将远远超过黄金,实现八倍涨幅,成为一个更加疯狂的投机乐园。

    原油市场同样风起云涌。

    伊朗革命导致的石油产量骤减,余波未平,第二次石油危机已然成形。

    欧佩克组织持续推高油价,现货市场供应紧张。

    油价从去年底的每桶不到十五美元,已经涨至接近二十美元,但这远未结束。

    地缘政治的紧张局势将继续为油价上涨提供动力,年内就会突破三十美元关口。

    这是一个明确的上升趋势。

    做空美国长期国债,同样利润巨大,但要做好风险规避。

    七十年代末,美国正深陷“滞胀”泥潭,经济停滞与高通胀并存。

    新上任的美联储主席保罗·沃尔克,一位以强硬抗通胀著称的斗士,为了驯服高达两位数、并且持续攀升的通胀这头猛兽,在未来几个月内,会采取极端激进的货币紧缩政策,不惜以牺牲经济增长为代价,大幅提高联邦基金利率。

    利率的飙升,必然导致债券价格的大幅下跌。

    尤其是那些票面利率较低、期限较长的国债,其对利率变化的敏感性最高,下跌幅度也将最为惨烈。

    做空这些长期国债,无疑是在与市场普遍预期对赌,需要极大的勇气和精准的时机把握。

    但阳光明知道,历史已经证明了沃尔克的决心和这一政策的最终效果。

    这对他而言,不是赌博,而是基于确定性的套利。

    目标已然明确,接下来就是选择执行路径和合作机构。

    他手中的一千六百万美元,在这个时代已是一笔不小的资金,足以引起许多机构的重视。

    但他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交易通道。

    他需要一家资本雄厚、信誉卓著,能够处理大额订单而不引起市场过早警觉的机构。

    他需要专业的风险控制,应对期货市场巨大的波动和保证金追缴压力。

    他还需要考虑资金的安全、交易的隐蔽性,以及未来巨额盈利可能带来的税务和监管问题。

    在他的备选名单上,主要有两类机构。

    首选是那些顶级的、专注于商品期货交易的经纪商,例如大陆公司或雷夫科公司。

    它们是这个领域的专家,拥有巨大的资本和交易所席位,能够高效执行大额订单,并且对保证金和风险管理的经验非常丰富。

    次选则是那些拥有大宗商品交易部门的顶级投行,例如高盛和所罗门兄弟。

    这些投行不仅提供交易通道,更能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包括融资、研究支持以及复杂的结构性产品。

    与它们合作,更有利于他未来更长远的布局。

    就在他埋头研究,反复权衡各家机构优劣的这段时间里,他宿舍那部安静了一段时间的电话,突然变得异常繁忙起来。

    铃声常常在不经意间响起,打破房间内的宁静。

    电话那头,通常自称是某某银行的客户经理,或是某某投资机构的业务代表。

    他们的语气无一例外地热情而恭谨,表示“获悉阳先生您有一笔资金正在寻找投资渠道”,并极力推荐他们银行的“专属理财服务”或机构的“高回报投资产品”。

    显然,他账户上突然多出的这笔高达一千六百万美元的巨款,虽然他已经尽力保持低调,但其动向依然在某种程度上,被银行内部标记为“高净值客户”,信息在不经意间流入了市场。

    这些主动找上门的个人或者合作机构,背景各异,动机不明。

    阳光明对此保持着高度的警惕。

    他清楚华尔街的丛林法则,对于一个突然冒出来的、手握重金且看似年轻的东方人,太多人想从中分一杯羹,甚至不乏心怀叵测者。

    他客套而疏离地回应着这些电话,没有透露任何具体的投资意向,更没有答应与任何一方进行深入面谈。

    他需要的是主导权,而不是被这些嗅到血腥味的鲨鱼牵着鼻子走。

    然而,在这众多纷至沓来的联络中,有一个电话引起了阳光明的重视。

    那是来自欧内斯特·拉尔森律师的电话。

    拉尔森律师的声音在电话里一如既往地沉稳,但阳光明能听出其中蕴含的一丝不同寻常的郑重。

    “阳先生,希望没有打扰到您。”拉尔森律师的措辞总是无可挑剔。

    “当然没有,拉尔森先生。请问有什么事吗?”阳光明问道。

    “是这样,我收到一个委托,有人希望能与您约个时间,当面聊一聊。”拉尔森律师顿了顿,似乎在斟酌用词,“这个人……身份有些特殊,我认为您最好能和他见一面。”

    “哦?是哪位?”阳光明来了兴趣。能让拉尔森律师用这种语气介绍的,绝非等闲之辈。

    “塞巴斯蒂安·温伯格。”拉尔森律师清晰地报出了这个名字,然后补充道,“高盛集团的大宗商品部主管。”

    阳光明握着话筒的手,微微紧了一下。

    高盛。温伯格。

    这两个词组合在一起,在华尔街,在美国金融界,代表着怎样的分量,他再清楚不过。

    为了让阳光明足够重视,拉尔森特意对塞巴斯蒂安·温伯格做了细致的介绍。

    温伯格家族,与约翰逊家族并列为高盛的两大支柱,其影响力根植于这家顶级投行的血脉深处。

    而塞巴斯蒂安·温伯格,作为温伯格家族的嫡系成员之一,年仅三十出头便已执掌高盛核心部门之一的大宗商品部,其能力、背景和进取心,可见一斑。

    这样一个人物,竟然会主动想要见他这个名不见经传的留学生?

    阳光明有些诧异。

    “拉尔森先生,感谢你的转达。不知道温伯格先生找我,是为了什么事?”阳光明谨慎地问道。

    “具体细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