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57.购房、电话、艺术品.上门拜访.外汇安排.多方共赢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257.购房、电话、艺术品.上门拜访.外汇安排.多方共赢 (第2/3页)

织上对此事非常重视,进行了深入的了解和评估。”

    阳光明语气平静地叙述,“最终,基于尊重驻在国相关法律关于知识产权收入归属的规定,以及考虑到这确实是我个人智力劳动的成果,经过严格程序,联络处领导正式通知我,组织决定尊重事实和法律,确认这笔税后收入……归我个人所有,由我自行支配。

    同时,也对我主动汇报和请求上交的态度,给予了肯定和表扬。”

    然后,他提到了为了更方便、合法地进行后续的资金管理和投资运作,避免将大量资金滞留美国可能带来的政治风险和监管麻烦以及税务优化需求,他利用这次学术交流的机会,在自由港、金融法规相对完善的港岛,注册成立了“启明资本”,并初步搭建了一个由专业人士组成的小型管理团队,负责日常运营。

    最后,他说到了这次回国的一个重要目的:“考虑到国家目前正处于改革开放、大力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的起步阶段,外汇储备极为紧缺。

    我准备从我在海外的个人资金中,转回一百万美元,存入国内账户,进行正式结汇,希望能为国家贡献一份绵薄之力,缓解一点外汇压力。”

    阳光明的叙述条理清晰,语气平稳,仿佛在陈述一件与自己有关但又保持着一定理性距离的事情。

    他略去了在港岛具体如何运作资金、挑选团队成员、以及未来详细的全球投资计划等更为敏感和核心的商业机密,重点强调了收入的合法性、主动汇报的组织纪律性、组织的知情与最终认可,以及自己现在主动为国家创汇的意愿和实际行动。

    贺振中一直静静地听着,身体微微后靠陷入沙发里,脸上没有任何夸张的表情,只有右手手指无意识地在沙发的皮质扶手上,极有节奏地轻轻敲击着,显示着他大脑正在高速运转和分析。

    但当听到“一千六百万美元”这个具体数字时,阳光明还是极其敏锐地捕捉到他眼中一闪而逝的、几乎难以察觉的震惊。

    而在听到“准备转回一百万美元结汇”时,贺振中敲击的手指甚至微微停顿了半秒。

    即使是以贺振中的地位、见识和历经风雨锤炼出的沉稳心性,在1979年这个改革开放刚刚拉开序幕、国家外汇储备捉襟见肘的时间点,

    亲耳听到一个自己看着成长起来的公派留学生,竟然凭借个人能力在资本主义世界获得了如此天文数字的财富,并且愿意主动将百万美元巨资转回国内结汇时,内心所受到的冲击波也是巨大而真实的。

    这完全超出了他的常规经验和想象范畴。

    书房里陷入了短暂的沉默。

    贺振中缓缓端起茶杯,送到嘴边,慢慢喝了一口,似乎在借助这个动作,平复内心的波澜,并彻底消化这些极具冲击力的信息。

    他的目光投向窗外,凝视着院子里那棵苍翠的雪松,眼神深邃。

    过了好一会儿,他才放下茶杯,目光重新聚焦在阳光明身上,那目光中充满了难以掩饰的赞赏、感慨,以及一种仿佛重新认识眼前这个年轻人的审视。

    “光明啊光明。”

    他开口,声音带着一种复杂的喟叹,“你可真是……每次都能给人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不,这次是震惊!真正的震惊!”

    他摇了摇头,脸上露出一丝混合着不可思议和由衷欣慰的复杂笑容:

    “一千六百万美元……了不得,真是了不得!

    这在当前,对我们国家来说,都是一笔能办成不少大事的巨款。

    这说明你的头脑、你的眼光、你的技术能力,确实远超常人,走到了时代的前面,甚至走到了我们这些老家伙的理解前面。”

    他的评价极高,充满了长辈对出色晚辈的极高肯定,也带着一丝对知识和技术所能创造价值的重新估量。

    “更难得的是,你在这巨大的、足以让任何人迷失的财富面前,还能保持如此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立场,主动、及时地向组织汇报,积极要求上交。

    这份觉悟、这份对国家的赤诚之心,非常可贵!无比可贵!”

    贺振中的语气加重,充满了强调的意味,“这充分证明,组织当年选拔你出国深造,是正确的!你没有辜负组织的培养和信任!”

    “贺伯伯您过奖了。我真的只是运气比较好,恰好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抓住了一些机会而已。

    没有国家提供的公派留学这个机会平台,没有在国内打下的知识基础,也绝对不可能有我的今天。这一点,我始终铭记在心。”

    阳光明谦逊地回应,将功劳很大程度上归于国家和机遇,态度诚恳。

    “运气固然重要,但能抓住运气,并将其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成果,这就是实力,是综合能力的体现。”

    贺振中摆摆手,不接受他过分的谦虚,“组织上既然已经有了明确的结论,程序合规,认定合法,那你也不必再有其他顾虑。

    这笔钱,合法合规,是你应得的,你妥善规划,用好它,无论是用于个人家庭生活改善,还是用于未来的事业发展,都是你的权利。”

    他话锋一转,语气变得严肃、凝重了几分,带着长辈特有的关切和告诫:

    “不过,光明,我要提醒你,也要给你泼点冷水。

    国际上,尤其是西方世界的金融和投资领域,水很深,波涛汹涌,风险极大。

    那里是资本博弈的丛林,规则复杂,陷阱遍布。

    你虽然聪明绝顶,也有扎实的知识储备,但毕竟年轻,实践经验,尤其是应对国际资本市场的经验可能还不足。

    在香港那个各方势力交汇、信息错综复杂的地方运作公司,一定要谨慎再谨慎,步步为营,如履薄冰。

    切记不能冒进,不能被一时的市场狂热或利益所诱惑而冲昏头脑,做出不理性的决策。

    任何时候,保住本金、控制风险,都是第一位的。”

    这番话语重心长,是基于他多年政治经济工作阅历,得出的金玉良言。

    “我明白,贺伯伯。您的提醒非常重要,我一定牢记在心。

    您放心,在具体运作上,我一定会采取稳健的策略,充分调研,多方论证,慎重行事,绝不会盲目冒险。”

    阳光明郑重点头应下,态度恭谨。

    他没有在具体的商业构想和投资方向上多谈,那涉及更多不便透露的核心信息和未来布局,只是再次表态会谨慎稳健。

    话题自然而然地,转到了那一百万美元结汇的具体操作事宜上,这才是此次深谈最实质性的部分。

    “你这次回来时间紧,只有一周。这一百万美元结汇,具体打算怎么操作?有没有什么初步的想法或者困难?”贺振中询问道。

    他的手肘撑在膝盖上,显露出对这个问题的重点关注。

    阳光明也知道,切入正题的时刻到了。

    他这样坦诚布公,并主动提出结汇,其实就是想送一个顺水人情给贺振中,同时巧妙地解决自己的实际需求。

    在这个国家百业待兴、急需外汇进口关键设备和技术、各级政府和企业都将创汇作为极其重要政绩考核指标的年代,

    一百万美元的外汇,哪怕对贺振中这样的市里主要领导来说,也是一笔极为亮眼、能带来实实在在政治资本和话语权的突出业绩,能在很多谈判和项目中占据主动。

    贺振中当然比任何人都更明白这一百万美元在当前形势下的巨大价值和政治意义。

    阳光明说道:“一百万美元,这个数额太大了,我个人和家庭,日常消费使用的话,根本用不了这么多钱。

    这笔钱总归要转回来结汇,这是主要目的,至于用在哪些方面,都可以谈。您有什么建议吗?”

    贺振中沉吟着,眉头微微蹙起,手指下意识地在膝盖上画着圈,思考着具体操作路径和可能存在的政策障碍。

    贺振忠继续说道:“这一百万美元,毫无疑问是你个人的合法财产。

    按照人民银行和外管局现行的规定,个人侨汇存入银行后,会按照国家公布的官方汇率,强制结汇成相应数额的人民币,同时根据金额配发一定比例的侨汇券。

    这笔钱,数额过于巨大,结汇后的人民币和侨汇券数量惊人,对于个人和家庭消费来说,根本用不了……

    正如你所说,很难在短时间内有效、合理地使用完毕。

    大量现金存放在银行,只是数字,无法转化为有效的物质改善和国家建设力量。”

    他顿了顿,似乎在脑中梳理着政策和寻找可行的突破口。

    “那么,如果要想绕过单纯的个人结汇消费,把这笔宝贵的外汇直接划归到市政府,或者我分管的某个委办局的特定账户上,作为政府的外汇收入,倒是可以操作。

    但问题是:接收方,也就是政府或者单位,就必须拿出等值的东西和你进行交换。

    这本质上是一种变相的买卖关系。

    百万美元不是小数目,哪个单位能轻易拿出等值的紧俏物资或者提供等值的服务给你呢?”

    贺振中一边分析,一边缓缓摇头,眉头锁得更紧了些。

    这个问题在现行的体制和政策框架下,确实有些棘手。

    个人拥有巨额外汇并自愿贡献,但国家缺乏灵活高效的接收和补偿机制。

    如何设计这个操作路径,需要智慧和变通。

    阳光明看着贺振中皱眉深思,知道火候差不多了,便主动开口,抛出了自己深思熟虑、早已想好的建议。

    这个建议的核心,就是找到一个将个人需求与国家利益完美结合的平衡点。

    “贺伯伯,听了您的分析,我也有同感。

    所以我有个不成熟的想法,或许可以尝试一下,您看是否具有可行性。”阳光明语气谦逊。

    “哦?你说说看。”贺振中立刻抬起头,目光中带着明显的期待和兴趣。

    他知道阳光明素来思路活络,往往能想出些出人意料的好点子。

    “我这一百万美元结汇,用于个人消费的话,数额过大,不适合全部简单地转入我个人在银行的账户,然后由银行按照国家规定,强制结汇成人民币和侨汇券,躺在存折上。”阳光明首先明确出发点。

    “正如您所分析的,强制结汇后,这笔钱就变成了庞大数额的人民币和一定数量的侨汇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