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2.媒体报道.市民热议.家人来港.豪华别墅.感受与冲击 (第2/3页)
女儿静姝和五岁的儿子致远,乘坐国泰航空的航班,经过数小时的飞行,于傍晚时分,平稳地降落在了启德机场。
阳光明提前推掉了一个不太重要的商业应酬,亲自开车前往机场迎接。
他没有用那辆过于招摇的劳斯莱斯,而是换了一辆相对低调些的奔驰S级,但依旧引起了机场一些懂行人的侧目。
当看到妻子牵着两个孩子,随着人流走出抵达大厅时,他脸上露出了发自内心、毫无负担的笑容。
七岁的静姝已经出落成一个小姑娘的模样,皮肤白皙,眉眼间继承了父母的优点。
她梳着整齐漂亮的马尾辫,穿着一条林见月特意为她这次出行买的新碎花连衣裙,脚上是白色袜子和红色小皮鞋,看起来乖巧可爱。
她眼睛亮晶晶的,像盛满了星星,一眼就在人群中看到了身材高大的父亲,立刻松开妈妈的手,欢快地像只小鸟一样跑了过来。
“爸爸!”
五岁的致远比姐姐更加活泼好动,虎头虎脑,剃着个小平头,也长高了不少,穿着背带短裤和小衬衫,跟在姐姐后面,嘴里不停地喊着:“爸爸!爸爸!”
阳光明的心瞬间被填满。
他蹲下身,张开双臂,一手一个,将两个孩子紧紧抱在怀里,感受着他们小小身体传来的温暖和毫无保留的依赖,鼻尖萦绕着孩子身上的洗涤液的清香。
他用力地抱了抱他们,然后在每人脸颊上亲了一口。
林见月拉着行李走过来,脸上带着长途飞行后的些许疲惫,但更多的还是与丈夫团聚的喜悦和初到异地的好奇与激动。
她看着丈夫,目光温柔如水,千言万语,似乎都融在了这短暂而深情的对视之中。
她今天穿了一件淡蓝色的衬衫和一条米色的长裤,得体而朴素,与港岛机场那些衣着时尚的女郎们形成了鲜明对比。
“路上辛苦了吧?飞机颠不颠?”阳光明站起身,自然地接过行李,另一只手揽住妻子的肩膀,轻轻拍了拍,感受到她肩头的单薄。
“还好,就是时间有点长,孩子们一开始新鲜,后来都睡着了。”
林见月好奇地打量着周围充满现代感的机场环境,“这里就是港岛啊……感觉比魔都热多了,空气也湿。”她用手扇了扇风。
“嗯,海洋性气候,夏天就是湿热难耐。走,车就在外面,回家就凉快了,家里装了中央空调。”阳光明拉着行李,带着家人向外走去。
一家人坐上奔驰,车内凉爽的环境让孩子们立刻恢复了活力。
他们对车内豪华的真皮座椅、桃木装饰以及各种按钮充满了好奇,摸摸这里,看看那里。
静姝小声地问,带着点怯生生的好奇:“爸爸,这是你的车吗?好漂亮,好舒服啊。”她小心翼翼地摸着座椅光滑的表面。
“嗯,算是公司配的车,工作需要。”阳光明揉了揉女儿的头发,温和地解释,不想在孩子面前强调物质的差异。
致远则更加直接,他扒着车窗,小脸几乎贴在玻璃上,看着外面飞速掠过的中环摩天楼群、闪烁的巨型霓虹灯广告牌和川流不息的车辆,忍不住惊叹道:
“哇!爸爸,这里的楼好高啊!好多灯!比魔都外滩的高楼还多,还亮!”在他有限的认知里,魔都的外滩已经是世界上最繁华的地方了。
林见月也默默地看着窗外的街景,鳞次栉比的摩天大楼、琳琅满目的奢侈品专卖店、行色匆匆衣着光鲜入时的人群、双层巴士和叮叮车……
与她熟悉的、带着殖民时期风情和浓厚生活气息的魔都相比,这里是另一种截然不同的繁华,让她感到既新奇震撼,又隐隐有些陌生与不适,仿佛闯入了一个不属于自己的世界。
车子驶过繁华的湾仔、铜锣湾,逐渐转入通往南区浅水湾的道路,环境开始变得清幽起来。
道路两旁绿树成荫,山坡上掩映着一栋栋风格各异、设计独特的豪华别墅,私密性极好。
最终,车子通过一道需要遥控开启的自动铁门,驶入一处占地广阔、绿草如茵、花木扶疏的私家庭院,在一栋设计极具现代感、通体以白色为主调、线条简洁利落的三层别墅前停下。
别墅拥有巨大的落地窗和宽敞的露台,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
“到了,这就是我们在港岛的家。”阳光明说道,率先下车。
已经等待多时、穿着整洁统一制服的管家和几名家政人员候在门口,恭敬地躬身迎接主人一家。
林见月和两个孩子下车,看着眼前这栋比魔都那栋已然十分舒适的花园洋房大了不知多少倍、装修风格极具现代冲击力的豪宅,以及眼前这毕恭毕敬的阵仗,都有些愣住了,一时不知该作何反应。
庭院里修剪得像绿色地毯般的草坪、在阳光下泛着蓝光的椭圆形泳池、以及别墅本身流畅的几何线条和反射着天空的巨幅玻璃,无不冲击着他们的感官,彰显着一种他们此前只在外国电影里看到过的遥不可及的奢华。
“这……这就是你在港岛住的地方?”林见月下意识地用了“你”这个词,感觉眼前的一切有些不真实。
“是我们的家,我们在港岛的家。”阳光明敏锐地捕捉到她的疏离感,温和而坚定地纠正道。
同时接过她手中提着的一个小件行李,“走吧,别站着了,进去看看,外面热。”他试图用轻松的语气,化解妻子的拘谨。
他亲自带着家人,参观这栋他自己也住得不算太久的“新家”。
别墅内部空间极其开阔,挑高近六米的客厅,悬挂着造型华丽的水晶吊灯,光洁如镜的西班牙米黄大理石地面倒映着窗外的绿树蓝天。
来自意大利Minotti的顶级品牌沙发和扶手椅线条优雅,各种他们叫不出名字的现代化电器设备(嵌入式冰箱、微波炉、大屏幕投影电视、组合音响)一应俱全。
一切都崭新、精致、昂贵,却也让林见月感到一阵目眩和隐隐的压力。
与她亲手布置、充满了生活痕迹和厨房烟火气的魔都洋房相比,这里更像是一个被精心设计、一丝不苟的豪华展示间,美则美矣,却少了几分她所熟悉的温暖的生活气息和“家”的温度。
静姝和致远则没有母亲那么多复杂的感受,孩子的适应能力总是最强的。
他们兴奋地在光可鉴人的客厅地板上跑来跑去,对什么都感到好奇。
“妈妈,你快看这个灯,好亮!”静姝指着天花板上璀璨的吊灯。
“爸爸,那个墙里面的大黑箱子是什么?是电影屏幕吗?”致远指着客厅一面墙上挂着的、此时尚未开启的巨大投影幕布问道。
“那个应该是放电影用的,比我们家的电视大多了。”静姝像个小大人似的试图给弟弟解释,虽然她自己也一知半解。
阳光明耐心地带着他们熟悉环境,告诉他们哪里是正式餐厅,哪里是偏厅,哪里是配备了台球桌和麻将桌的娱乐室,哪里是他偶尔使用的书房。
“楼上主要是卧室区,静姝和致远各有自己的房间,每个房间都带有独立的卫生间和浴室。
后面花园除了游泳池,还有个小型的儿童游乐场,你们想游泳或者玩的话,随时都可以,让管家安排放水和维护安全就好。”他尽量详细地介绍,希望家人能尽快适应。
林见月看着丈夫熟练地用粤语夹杂着英语吩咐家政人员准备茶点和水果,安排人将行李送到各自的房间,指挥若定,与她记忆中那个在亭子间里伏案苦读、在大学校园里骑着自行车的青年形象,似乎有了一些重迭,又似乎隔了一层薄纱。
她心中那份因环境巨变而产生的陌生感和距离感,并未因这极致的物质享受而立刻消减,反而隐隐有些加剧。
她突然无比清晰地意识到,丈夫在海外所经营和掌控的,是一个远远超出她,甚至可能超出绝大多数内地人想象的庞大而复杂的世界。
接下来的三天,阳光明践行了他的承诺,暂时将集团繁杂的公务放在一边,除非极其紧急的事项,否则一律由沈瀚林酌情处理,他则全身心地陪伴家人,试图弥补长期分离的遗憾。
他带着他们去中环最高档的连卡佛、金钟太古广场购物,为林见月挑选了几套来自法国和意大利的时装、皮包和化妆品,给静姝和致远买了各式各样的新衣服、玩具和童话书。
林见月起初连连推拒,觉得太过昂贵浪费,但在阳光明的坚持和孩子们欣喜的目光下,最终还是接受了,只是私下里仍不免咋舌。
他带全家去海洋公园游玩,看精彩的海豚和海狮表演,乘坐惊险刺激的登山缆车俯瞰深水湾景色。
在儿童乐园里,看着致远坐在旋转木马上开怀大笑,静姝在碰碰车场上小心翼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