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1.六零年大学生.金手指变化.家庭情况.改善经济状况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1.六零年大学生.金手指变化.家庭情况.改善经济状况 (第2/3页)

 第三,他可以借助冰箱空间与现实的某种神秘联系,实现某种程度的“意念透视”,能够清晰地“看”到周身两米范围内的一切景象,无论中间是否有墙壁、箱柜等障碍物阻隔。

    这堪称是预警、探查的神技。

    当然,空间原有的一些基本规则,比如:物品一旦从空间内被挪动位置,即视为固化,不再因为刷新而消失;替换已取空位置的原有物品,即终止该位置的刷新等,并未改变。

    如今身处一九六零年,全国范围内的物资短缺问题极其严峻。

    冰箱空间里,那些每日都能刷新产生的各类食品,无疑是最为急需、最能解燃眉之急的东西。

    有了它们,至少他自己和直系亲属的吃饭问题,得到了最基础的保障。

    在确保了最基本的生存底线之后,获取这个时代通用的现金,就成了眼下最现实、最迫切的问题。

    他需要一笔资金,立刻改善远在老家的母亲、奶奶和妹妹的生活,并为后续可能的一些规划和行动打下基础。

    出售空间物资,无疑是最快捷的变现方式。

    他的意识在空间里那琳琅满目的储备中快速扫过,迅速做出了权衡。

    首先排除了黄金和珠宝玉石。

    这些东西价值太高,太扎眼,在当下高度计划、管控严格的环境下,大量出手极易惹来不必要的麻烦,甚至是灭顶之灾。

    粮食和成品药品虽然同样珍贵无比,但在这个节骨眼上大量出售,来源根本无法解释,风险系数极高,无异于火中取栗。

    最终,他的目光落在了那些名贵中药材上。尤其是天然牛黄。

    他清晰地记得上一世在魔都济世堂了解到的信息,天然牛黄属于国家严格管控、实行统购统销的名贵药材之一。

    像同仁堂这样的国营老字号药店,会按照国家下达的计划和制定的价格进行收购,价格不菲,且流程相对正规,有票据凭证,风险可控。

    他决定,就出手一部分空间里储备的顶级天然牛黄。

    空间里储备的顶级天然胆黄,颜色金黄纯正,纹理清晰,俗称“乌金衣”,香气浓郁而特异,品相极佳。

    按照记忆中这个时期的大致收购价,这种品相的特级胆黄,每克价格应该在六十五到八十元之间。

    他不需要太多,初步计划出手三十到五十克。

    按最高价八十元每克计算,三十克就是两千四百元!

    这在这个普通工人月薪仅三四十元的年代,绝对是一笔惊人的巨款。

    足以让他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不用再为基本的生活开销发愁,并能切实地改善家庭状况。

    目标明确,思路清晰。

    阳光明决定,第二天上午就去京都最负盛名的老字号——同仁堂,出售这部分牛黄。

    七月六号,上午。

    校园里比昨日更加空荡寂静。同宿舍的其他五名同学,都已经在昨天下午和今天一大早,迫不及待地踏上了归家的旅程。

    原本略显拥挤的六人间,此刻只剩下他一人,床铺都空了,显得格外宽敞,也格外冷清。

    他换上了一件洗得发白、领口和袖口都有些磨损的白色短袖衬衣,下身是一条深色的、膝盖处微微拱起的旧长裤,脚上穿着母亲在煤油灯下一针一线亲手纳的千层底布鞋。

    这一身打扮,是这个时代最普通不过的学生模样,毫不引人注目。

    他走到宿舍门后那块水银有些剥落、映像模糊不清的小方镜前,仔细整理了一下衣领。

    镜中,映出一张年轻而英武硬朗的面容,眉眼间还带着些许未脱的稚气,但那双深邃的眼眸里,却沉淀着远超年龄的沉稳、冷静与洞察,那是历经世事后独有的神采。

    他将意识沉入空间,小心翼翼地用事先准备好的浅黄色油纸,包裹了约三十几克金黄色的、块状或瓣状的天然牛黄。

    为了更符合“家藏”的特征,他还特意将其中一小块轻轻敲下些许碎屑,让边缘看起来不那么齐整。

    将油纸包稳妥地放入那个半旧的帆布包里,阳光明拉开宿舍门,走了出去。

    夏日的阳光,毫无保留地倾泻下来,炙烤着大地,空气仿佛都因高温而微微扭曲。路旁槐树的叶子蔫蔫地垂着,知了的叫声似乎也被热浪蒸得有些有气无力。

    他推着借来的二手自行车,出了校门,翻身骑上,熟稔地穿行在京都的街道上。

    六零年的京都,与他记忆中上一世长期生活的魔都相比,又是另一番截然不同的景象。

    街道更加宽阔、笔直,布局规整,有一种大开大合的气度。

    但街上的机动车辆稀少得可怜,偶尔驶过的公交车、吉普车或卡车,都能引来行人的注目。

    自行车是绝对的主流,如同潮水般,在专门的自行车道上流淌。

    许多人的脸上都带着一种被长期艰苦生活磨砺出的坚韧,以及些许营养不良造成的菜色。

    街道两旁的墙壁上刷着的大幅标语和宣传画,色彩浓烈,线条刚硬,充满了昂扬的斗志和鲜明的时代特色,无声地宣扬着这个时代的主题。

    他按照记忆中的方位和路牌的指示,偶尔下车礼貌地询问一两位看似本地的行人,一路向着前门方向骑去。

    大约一小时后,终于看到了那块悬挂在古朴门楣上、黑底金字的“同仁堂”招牌。

    阳光下的金字招牌,熠熠生辉,透着一股历经百年风雨沉淀下来的厚重与庄严。

    停好自行车,他站在店门外稍微平复了一下因骑车而略显急促的呼吸,整理了一下衣襟,这才迈步踏入了那扇散发着药材清香的门槛。

    店内比想象中还要宽敞,光线从高大的窗户透进来,显得明亮而安静。

    巨大的暗红色木制药柜几乎占据了一整面墙,无数个密密麻麻的小抽屉上,贴着工整的毛笔字药名标签。

    几位头发花白或戴着套袖的老师傅,在长长的玻璃柜台后面默默地忙碌着,有的在用精致的戥子称药,有的在用铜杵臼研磨药粉,动作舒缓、沉稳,一丝不苟,神情专注而平和。

    浓郁、复杂而醇厚的各种草药气息混合在一起,弥漫在店堂的每一个角落,形成了一种独特而令人心安的氛围。

    阳光明没有急于开口,他目光扫视了一圈,选择走向一位刚刚接待完一位抓药大娘、此刻正空闲下来,拿着块软布仔细擦拭手中秤盘的老药师面前。

    这位老师傅约莫六十岁年纪,头发梳得整齐,面容清癯,神态慈和。

    他走上前,用带着些许冀省口音的普通话,语气恭敬地问道:“老师傅,您好。打扰您一下,请问咱们同仁堂,收购药材吗?”

    老药师闻言抬起头,从老花镜的上方投来打量目光,见眼前是个学生气十足、衣着朴素的年轻人,态度倒也很是和气,放下手中的秤盘,回答道:

    “收的。只要是政策允许、店里需要的正经药材,我们都收。小同志,你是想出售什么药材?”

    “是我家里以前老人留下的一点天然牛黄。”

    阳光明将声音稍稍压低了些,但确保对方能听清楚,“一直珍藏着的。听说咱们同仁堂信誉最好,价格也最公道,所以就冒昧拿过来,想请老师傅您给掌掌眼,看看能不能收。”

    “天然牛黄?”老药师眼神微微一凝,原本略显松弛的神情立刻认真严肃起来,他下意识地推了推鼻梁上的老花镜,“这东西现在可确实不多见了,尤其是好品相的。你带样品来了吗?按规定,我得先看看成色,才能决定能不能收,按什么价收。”

    “带了,带了。”阳光明连忙应道,从肩上取下帆布挎包,打开内层夹袋,小心翼翼地取出那个浅黄色的油纸包,放在光洁的玻璃柜台上,动作轻缓地一层层打开。

    当最后一层油纸揭开,那金黄油润、带着天然龟裂纹理的牛黄块显露出来时,老药师的呼吸似乎都停顿了一下。

    店内充足的光线照射在牛黄表面,泛出一种温润而耀眼的金色光泽,同时,一股特异而清晰的“牛胆”清香,隐隐散发出来,并不浓烈,却极具穿透力。

    老药师立刻从柜台下拿出一个带柄的放大镜,凑近了,几乎将脸贴到柜台上,对着那块牛黄仔仔细细地察看起来。

    他看得极其专注,时而调整角度观察色泽和纹理,时而用一根特制的小玉棒轻轻触碰,感受其质地酥脆程度,时而凑近鼻端,深深嗅闻其气味。

    他的表情随着查看的深入,变得越来越严肃,眼神中的惊讶和赞赏之色也越来越浓。

    过了足有五六分钟,老药师才缓缓直起身,放下放大镜,看向阳光明的目光已经大不相同,带着明显的惊叹:

    “小同志,你这牛黄……品相着实难得啊!色泽金黄纯正,纹理清晰天成,质地酥脆,香气纯正持久,依我看,这绝对是顶级的特级胆黄,而且是其中的上品!

    这东西太珍贵,我做不了主,你稍等一下,这事我得立刻去请我们王经理过来亲自定夺。”

    老药师说完,对阳光明点了点头,转身快步走进了通往后堂的门口。

    不一会儿,一位约莫四十多岁、穿着笔挺深色中山装、梳着整齐背头、气质沉稳干练的中年男子,跟着老药师走了出来。

    老药师在一旁介绍道:“小同志,这位就是我们店的王经理。”

    王经理面带微笑,对阳光明点了点头,算是打过招呼,然后目光便落在了柜台上的牛黄上。

    他没有多言,同样拿起放大镜,重复了老药师方才那一套仔细的查验流程,看得比老药师还要慢,还要细致。

    期间,他抬起头,看似随意地问了一句:“小同志,这牛黄的来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