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3.见面与震惊.争取管家.家人的信任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3.见面与震惊.争取管家.家人的信任 (第2/3页)

的眼睛紧紧盯着孙子,不容他有丝毫闪躲。

    看着母亲和奶奶那紧张、关切甚至带着忧惧的眼神,阳光明心中早有准备,反而更加镇定。

    他反手握住母亲那布满老茧,但因为紧张而冰凉的手,用自己温热的手掌包裹住,语气平静而诚恳,缓缓说道:

    “娘,奶奶,你们先别急,也别怕,听我慢慢说。这些东西的来路没问题,钱,也是正正当当来的,绝不是歪门邪道。”

    他顿了顿,然后才继续解释道:“是我运气好,真的是祖上积德,老天爷眷顾。

    前些天在京都,碰巧遇到有人私下里卖牛杂碎,价格不算贵。

    我就是站在旁边看个稀奇,没想到竟然在地上发现了牛黄!”

    他的话语带着一种讲故事般的引导性,成功地吸引了田玉芬和秦兰英的全部注意力。两人都屏住了呼吸,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他。

    “一开始,我也不敢确定,但我看着和书里描写的一样,特别像是牛黄。

    虽然牛黄被扔在了地上,显然已经不打算要,但我也不好白捡。

    反正牛杂碎的价格不高,买了也不吃亏,我就买了一点,打算回去送给老师。

    牛黄是对方扔在地上不要的东西,我愿意捡着走,就都给我了。”

    “真的是牛黄?”

    田玉芬和秦兰英虽然都是农村妇女,但也从老一辈人口中、从偶尔听到的乡间传闻里,听说过牛黄是了不得的珍贵药材,比黄金还贵!

    两人的眼睛瞬间瞪得更大了,心脏砰砰直跳。

    “对,还真就是牛黄,而且品相还挺好的。”

    阳光明肯定地点点头,语气中也适当带上了一丝庆幸,“我知道这东西稀罕,值钱,既然有可能是牛黄,那肯定要找人问一问。

    万一真是牛黄,咱不就捡大漏了吗?这么珍贵的好东西,也算没有白白浪费掉。

    我就抽空拿到京都最有名的老字号——同仁堂去问了问。

    结果人家店里坐堂的一位老师傅,一看,一闻,又用小锤子敲了点粉末仔细验看,说是顶好的特级胆黄,是难得的上品!

    当场就拍板,按他们那儿最高的收购价,每克八十块钱,给收了!”

    “八十块钱……一克?”

    田玉芬倒吸了一口凉气,声音都变了调。

    八十块钱一克!价格实在是太高了!这完全超出了她的想象范围,脸上满是骇然。

    奶奶也是目瞪口呆,满是皱纹的脸因为极度的震惊而显得有些僵硬,她喃喃道:“老天爷……这……这得是多少钱?一块牛黄,能有多重?”

    她无法理解“克”这个单位,只关心总价。

    “我卖掉的那块牛黄不算很大,称了有三十五克。”

    阳光明说出了重量,然后在两人更加急促的呼吸声中,报出了那个石破天惊的数字,“同仁堂一共给了我两千八百块钱。现钱。”

    “两千八百块!”

    田玉芬感觉自己的呼吸真的要停止了,一股热血猛地冲上头顶,让她一阵眩晕。

    她下意识地松开了抓着儿子的手,捂住了自己的胸口,仿佛怕那颗因为过度震惊而疯狂擂动的心脏会直接从喉咙里跳出来。

    这个数字,对于一年到头在生产队里辛苦挣工分,年底分红核算下来,好的年景或许能分到几十块钱,遇到灾年时,可能还要倒欠队里钱的农村家庭来说,无异于天文数字,是她们穷尽一生都不敢奢望拥有的巨款!

    奶奶秦兰英也张大了嘴巴,那没剩几颗牙的嘴微微张着,浑浊的眼睛里充满了极致的震惊和茫然。

    两千八百块?这能买多少粮食?能盖几间大瓦房?她简直无法想象。

    她活了快六十年,经历的战乱、灾荒无数,也从未亲手摸过、甚至近距离见过这么多钱。

    “你……你说的是真的?两千八百块?都是……都是现钱?”田玉芬的声音干涩得如同砂纸摩擦,她需要再次确认,仿佛不这样,就无法相信这一切是真实的。

    “娘,千真万确,一分不少。”

    阳光明语气坚定,为了彻底打消她们的疑虑,他伸手从帆布挎包里,拿出了那份他事先准备好的,同仁堂开具的正式收购凭证。

    那是一张印着格式条款和红色抬头公章的纸张,在这个年代,代表着极高的权威和公信力。

    “您看,这是同仁堂开的收购凭证,上面白纸黑字写着呢:收购天然牛黄,重量三十五克,单价每克八十元,总价两千八百元整。这儿,还盖着他们药堂鲜红的公章呢。”

    田玉芬上过扫盲班,不太难的字也算认识,她接过这张凭证,仔细查看。

    那张凭证的质地,上面清晰的字体,尤其是那枚方方正正、颜色鲜红的公章,带着一种在这个时代不容置疑的,来自“官方”和“单位”的公信力。

    两人下意识地,带着敬畏地凑在一起,田玉芬颤抖着手指,一个字一个字的划过。奶奶则眯着眼,尽管不认识字,却也努力分辨着那红色的印记。

    上面的那些字,田玉芬虽然认不全,但那正式的格式和公章,已经足以让她们相信,阳光明说的这些,都是真的!

    “真是……真是祖上积德,老天爷开眼了啊……老头子,是你在天上保佑着咱们孙子吗?”

    奶奶秦兰英最先从巨大的震惊中缓过神来,双手合十,抬头望着堂屋那被烟熏得有些发黑的房梁,激动得眼圈瞬间就红了,声音哽咽着,不住地念叨着,泪水顺着深刻的皱纹蜿蜒而下。

    田玉芬看着那张凭证,又看看儿子那坦然、诚恳的面容,再看看地上那堆实实在在、散发着诱人气息的粮食和肉食,巨大的惊喜,终于冲垮了她心头的最后一丝疑虑和担忧。

    眼泪一下子就从她那早已干涩的眼眶里汹涌而出,不是悲伤,而是那种长期重压后,突然得到释放的混杂着心酸、喜悦、骄傲和难以言喻的轻松情绪的宣泄。

    她赶紧用那双粗糙不堪的手背去擦,却越擦越多。

    “娘,您别哭啊,这是天大的好事,该高兴才对。”

    阳光明见状,心里也酸涩不已,连忙上前轻声安慰,用手轻轻拍着母亲因为抽泣而微微颤抖的后背。

    “好事,是好事……娘知道……娘这是……高兴的……”田玉芬哽咽着断断续续地说道,脸上却终于露出了如释重负的带着泪花的灿烂笑容。

    那笑容让她瞬间年轻了好几岁,“我儿子有出息了……真有出息了……遇上这么大的造化……娘这是……心里头……热乎……”她语无伦次,但表达的意思却无比清晰。

    以后说不定还会有用大钱的地方,阳光明干脆一次性把谎圆了,接着说道:

    “那些牛黄挺多的,我只是暂时卖出了其中一小块儿,我怕一次性都卖了,钱太多,影响不好。

    我已经问过了,牛黄可以长期存放,就算放一辈子都没问题,不会变质。

    以后咱家缺钱了,随时都能取出一块牛黄去药店换钱。

    也就是说,有了这些牛黄,以后咱家恐怕再也不会缺钱了!”

    “竟然还有?”

    田玉芬和秦兰英都瞪大了眼睛,不敢置信。

    “那得是多大一块牛黄?我孙子的运气也太好了!我做梦都不敢想,咱家竟然也有钱花不完的时候!”这个惊喜有点太大,老太太得好好消化一下。

    “挺大一块儿!我估计恐怕得有个几百克。”

    为了避免两人继续追问,阳光明紧接着说道:“东西太宝贵,我不敢放在宿舍,剩下的那些牛黄,我暂时放在老师家里了。”

    “你还挺细心的,你们大学里的老师都是文化人,值得信任。”田玉芬表示赞同,并没有担心放在老师那里不安全。

    激动的心情稍稍平复后,田玉芬用袖子狠狠擦了把脸,又想起了关键问题,指着地上的粮食和肉,声音还带着哭过后的沙哑:“那……这些东西?”

    她想知道,儿子是怎么把这些“宝贝”安全弄回来的,又花了那笔巨款中的多少。

    “这就是用那笔钱的一部分买的。”阳光明顺势解释道,这是他早就想好的说辞。

    “我在京都不是有几个处得好的同学吗?他们家里……有些门路,知道咱家困难,主动帮忙牵的线。

    这些东西,都是通过他们家的关系,花高价买的,但不要票。

    虽然说是高价,其实也就比国家统销价高了一倍左右。

    人家是看同学情分,真心帮忙,没赚咱们钱,这价格真不算高,要是搁在……搁在外面黑市上,翻上十倍都未必能买到这么齐全的好东西。”

    他刻意将功劳推给“有门路的同学”,并强调是“同学情分”和“帮忙”,价格“不高”。

    他怕价格报的太高,母亲和奶奶会心疼钱,舍不得吃用。

    田玉芬和秦兰英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了然和庆幸。

    如今这光景,她们即使足不出户,也多多少少从村头巷尾的闲谈中,隐约听说过外面有那种私下交易的“黑市”,里面的粮食价格高得吓死人,往往比供销社的统销价高出好几倍甚至十几倍,而且经常有价无市。

    儿子只说比统销价高一倍,还能买到这么多平时见都见不到的精细粮和肉,这绝对是占了天大的便宜,全靠他那有本事、重情义的同学帮忙。

    这让他们对“大学生”这个身份,更加高看了一眼。

    “你那些同学……可真是咱家的大恩人啊!这份情,咱可得记在心里!”田玉芬感慨道。

    她心里盘算着,以后要是人家有机会来家里,哪怕砸锅卖铁也得好好招待。

    在她和老太太朴素的认知里,能考上首都大学的儿子,认识的同学自然也都是有本事、有门路、家里不简单的人,有点“特权”或者特殊渠道,似乎也是理所应当的事情。

    这种对知识、对身份的敬畏和信任,让她们下意识地相信了阳光明的说辞,没有去深究其中的细节。

    阳光明见她们接受了这个解释,便趁热打铁,说道:“娘,奶奶,你们放心。通过这层关系,以后咱家还能陆续买到这些东西。

    我现在手里不缺钱,往后咱们家最重要的事,就是填饱肚子,把身体养好。

    你们千万别再像以前那样,省着、饿着,有点好吃的都留着,轻易舍不得动。

    以后该吃就吃,该喝就喝。比起钱来,粮食和身体才是根本,才是咱们家的根基。

    你们身体好了,我在外面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