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7.探亲.送别.离乡进京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7.探亲.送别.离乡进京 (第2/3页)



    这些粮食都是她一粒一粒省下来的,想着以后要是在京都安了家,粮食肯定也不宽裕,还是要想办法把这些粮食带过去。

    阳光明理解母亲的心情,安慰道:“娘,放心,等咱们在京都落了脚,这些东西我回来处理,肯定不浪费。”

    秦兰英也叹了口气:“走吧,走吧,人比东西要紧。只要人在,好日子就在后头。”

    就在一家人忙着收拾的当口,光明的两个姑姑——大姑阳桂香和二姑阳兰香,在第二天下午,都回了娘家。

    她们是听光明说了要去京都的消息,心里放不下老母亲和嫂子、侄女,特意赶回来看看。

    一进院子,看到屋里屋外收拾的迹象,俩人就知道这件事应该是准了。

    “娘,大嫂,听说你们要去京都?”大姑性子急,拉着田玉芬的手就问。

    田玉芬看了看阳光明,阳光明微微点头。

    田玉芬这才把两个小姑子叫到里屋,压低声音,将打算迁户口去京都找工作的计划,简单跟两个小姑子说了说。

    自然,略去了其中关于阳建雄补偿的那层意思,只说是光明想办法,看能不能在城里落下脚,吃上供应粮。

    两个姑姑听完,又是惊讶,又是替他们高兴,同时也充满了担忧。

    “京都那地方,人生地不熟的,能行吗?”二姑性子柔和,担心地问。

    “有啥不行?光明是大学生,有见识,他爹……那边总归也能帮衬点。”大姑倒是想得开,“去了好歹能吃上饱饭,不用再像现在这样熬煎。我看是好事!”

    话虽如此,想到大嫂一家这一走,不知何时才能再见,两个姑姑眼圈都红了。

    秦兰英看着两个女儿,心里也是百感交集。

    “你们也别担心,有光明在呢。等我们在那头安顿好了,给你们写信。”老太太拉着两个女儿的手,安慰道。

    最终,两个姑姑决定留下来住一晚,陪老母亲和嫂子说说话,明天送她们上车。

    当天晚上,阳光明家格外热闹。

    两个舅舅田玉林、田玉柱,两个姑姑阳桂香、阳兰香,再加上阳光明一家四口,八个人围坐在堂屋的八仙桌旁。

    桌子上摆满了菜。酱牛肉、猪头肉切了满满两大盘,腊肉炒了青椒和豆角,咸鸭蛋一切两半露出红油,凉拌黄瓜清爽可口。

    此外,还有一大海碗蛋花汤,撒着翠绿的葱花。

    这桌菜,比过年还要丰盛。

    阳光明特意买了两瓶本地产的“高粱烧”,给两个舅舅和自己满上。在他的劝说下,母亲田玉芬和两个姑姑也各自倒了一小杯。

    “来,大舅,二舅,大姑,二姑。”阳光明端起酒杯,神情郑重,“我们一大家子,明天就要走了。这一走,不知道啥时候才能再回来。家里这些年,多亏了亲人们帮衬,这杯酒,我敬你们!”

    田玉林不善言辞,端起酒杯,重重叹了口气:“一家人不说两家话,你们去了那头……好好的!”

    田玉柱也端起杯,语气沉稳:“大姐,大娘,光明,珊珊,到了京都,凡事多商量,稳着点来。家里这边有我和大哥照应着,不用担心。”

    两个姑姑也连连点头,阳桂香嗓门大:“放心吧娘,真有什么事,我们会常回来看看的。你们在京都安定下来,我们也跟着高兴!”

    田玉芬看着眼前的兄弟和小姑子,想到明天就要离别,喉咙像被什么东西堵住,一时间声音有些哽咽:“……家里,就拜托你们了。”

    奶奶秦兰英也抹了抹眼角,举起手里的搪瓷缸:“都好好的,咱家……都会好好的。”

    气氛有些伤感,又充满了温暖的亲情。

    阳光明努力调节着气氛,招呼大家吃菜。

    酱牛肉香醇,猪头肉肥而不腻,油水充足的味道,刺激着每个人的味蕾。

    阳珊珊更是吃得小嘴油光光的,幸福得眼睛眯成了一条缝。

    酒过三巡,田玉柱看向阳光明,语气带着嘱托:“光明,介绍信我都开好了,到了京都,办事灵醒点,多听、多看、少冲动。”

    “二舅,您放心,我晓得。”阳光明认真点头。

    这顿团圆饭,吃了很久。将近九点半,两个舅舅才告辞离开。

    第二天,天色未明,一家人就都起来了。

    田玉芬和秦兰英最后一遍检查了要带的行李,确保该带的东西都没落下。

    简单的早饭过后,院门外传来了驴车的声响,和田玉柱的吆喝声。

    “大姐,光明,收拾好了没?车来了!”

    一家人走出堂屋。二舅田玉柱赶着队里的驴车等在外面,大舅田玉林也来了,帮着把行李搬上车。

    两个姑姑红着眼圈,拉着母亲和田玉芬的手,千叮万嘱。

    “娘,路上当心,到了就给捎个信。”

    “大嫂,照顾好娘和自己……”

    “大姑二姑,放心吧,有我呢。”阳光明安抚道。

    奶奶秦兰英最后看了一眼生活了几十年的老屋,看了看院子里那片绿油油的菜地,目光复杂,有眷恋,有不舍,最终化为一声几不可闻的叹息。

    她由田玉芬扶着,颤巍巍地坐上了铺着旧褥子的驴车。

    阳珊珊也被抱上车,坐在奶奶身边,小脸上既有对未知远方的茫然,也有小小的兴奋。

    阳光明和母亲也先后上车。

    田玉柱坐在车辕上,轻轻一抖缰绳:“驾!”

    毛驴迈开步子,拉着车,吱吱呀呀地驶出了院落,碾过村中的土路。

    左邻右舍有起的早的,看到这情形,都站在门口张望,有人出声询问:“玉芬,这是出远门啊?”

    田玉芬强笑着回应:“哎,孩子非要接我们去京都看一看。”

    驴车穿过尚在沉睡的村庄,向着村外驶去。

    两个姑姑和大舅田玉林跟着车走了一段,直到村口那棵老槐树下。

    “娘,大嫂,一路顺风!”

    “到了来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