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14.邻居百态.入住新家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14.邻居百态.入住新家 (第2/3页)

田玉芬立刻从床边站起身,急切地问道:“怎么样?房子……还满意吗?”

    尽管她心里相信阳建雄和儿子的眼光和能力,但没亲眼见到,心里终究像是悬着一块石头,落不到实处。

    阳光明脸上绽开一个明朗的笑容,将手中那串沉甸甸的钥匙轻轻放在房间中央的木桌上,“娘,奶奶,你们就放心吧。

    房子我们仔细看过了,非常好,比我们之前预想的还要好得多。是个独立的东跨院,跟主院有月亮门隔着,非常清静,不受干扰。

    房子本身也建得结实,青砖到顶,灰瓦覆顶,格局也特别周正合理。

    最关键的是,赵工程师为人厚道,留下的家具和日常用品都很齐全,而且质量不错,我们需要重新添置的东西很少,能省下好多事和钱呢!”

    他接着详细地将东跨院的情况描述了一遍,尤其是那四间高大敞亮的正房、两间小巧实用的厢房、独立的厨房以及院子里那个难得的私有厕所,还有院子里铺着的平整青砖,甚至提到了角落里那棵有些年头的石榴树。

    老太太秦兰英听得眼睛发亮,布满皱纹的脸上舒展开来,尤其是听到有个方方正正、能晒到太阳的小院子,更是欢喜得连连点头,用带着浓重乡音的话说道:

    “好,好,有个院子好,好啊!我这把老骨头,总算有个能透气、能活动活动的地方了,比整天窝在这招待所的小房间里强多了,憋屈得慌。”

    田玉芬也明显地松了口气,脸上露出了真切而轻松的笑容。

    虽然一千块钱的巨款花出去,让她想想就觉得心口抽紧,但听到儿子说房子条件这么好,位置方便,最关键的是还省下了置办家具的大笔开销和四处奔波采购的精力,这心里也就渐渐安慰了不少。

    她过惯了精打细算、量入为出的日子,深知“破家值万贯”的道理,能一下子省下置办家当这笔不小的费用,确实如同捡了个大便宜,大大缓解了她对巨额花费的心疼。

    “顺利就好,顺利就好。这心里总算踏实了。”

    田玉芬低声念叨着,心里已经开始飞快地盘算着新家该怎么归置,带来的有限家当该如何摆放。

    阳光明继续讲述,语气中带着让人安心的沉稳:“赵工程师,人确实不错,很实在。

    临走前,他还特意把院里十几户人家的情况,挑重点跟我们说了说,哪些人家品性正直值得交往,哪些需要多加注意保持距离,都提点了下。

    回来的时候,在院里正好碰见了也住在那里的派出所李副所长,人也挺热情,主动说了,以后家里有什么事,可以找他帮忙。”

    听到连派出所的副所长都成了邻居,并且明确表示愿意照应,田玉芬和老太太心里,更是踏实、安稳了几分。

    这人生地不熟的京都,能有这么一位有身份、有地位,又为人正派的邻居在一旁,就像是有了主心骨,确实是件让人安心的大好事。

    田玉芬虽然已经在区妇联正式报到,开始了新的工作,但她毕竟是新人,领导很是体恤。

    这几天也没给她安排具体的工作任务,只是让她先熟悉熟悉机关环境,看看文件资料。

    并且明确告诉她,等老家的户口迁移手续全部办妥,家里安顿好之后,再正式投入工作也不迟。

    田玉芬当即决定:“那我明天一早就去单位找领导请几天假。咱们抓紧时间,争取尽快把新家收拾出来,早点搬过去。

    总住在招待所,终究不是长久之计,花销大不说,做什么都不方便,心里也不安稳。”

    老太太秦兰英立刻拄着拐杖附和,语气坚决:“对,早点搬过去,早点安生!我这把老骨头,别的不行,帮着擦擦抹抹、归置归置东西,还是能行的!”

    阳珊珊也兴奋地举起小手,雀跃地说道:“我也能帮忙!我可以扫地,擦桌子,我保证能干好!”

    阳光明看着家人积极踊跃的样子,心里暖融融的,充满了力量。

    他沉稳地安排道:“好,那我们就分工合作。娘和奶奶、珊珊,主要负责收拾屋子,打扫卫生,擦洗家具。

    落户相关的所有手续,交给我来跑,我尽快把户口、粮本、副食本、煤本这些关键证件都办下来,这是眼下最要紧的事情,关系到咱们以后的口粮和基本生活供应。”

    阳建雄看着儿子条理清晰、安排得当,心中倍感欣慰,同时也想为这个家多出一份力,弥补多年的缺席。

    他开口道:“我这边,工作上的事情确实多,恐怕很难抽出时间来帮忙收拾。

    这样吧,我让警卫员小张,在这两天里,暂时听从你们安排,他年轻力壮,帮着干点力气活,搬搬抬抬的也方便些。”

    他知道自己在这个刚刚重新聚合的家庭里,角色还有些微妙和尴尬,能尽可能出点力,提供些便利,他心里也能好受些。

    田玉芬抬眼看了一下阳建雄,目光复杂,嘴唇动了动,最终没说什么,算是默认了这个安排。

    阳建雄又坐了片刻,陪着母亲说了会儿家常话,关心了一下她的腿脚,又温和地逗了逗女儿阳珊珊,问了问她对新学校有什么想法。

    眼见窗外的天色渐渐暗淡下来,他想起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要抓紧安排,只得起身告辞。

    “娘,玉芬,光明,珊珊,那我就先回单位了。等正式搬家那天,我一定提前安排好时间,过来一起帮忙。”阳建雄的语气中带着一丝歉意。

    老太太看着儿子,无奈地叹了口气,摆了摆手:“去吧,去吧,工作要紧,国家的事是大事,别耽误了正事。家里有我们呢,你不用太操心。”

    阳光明起身,送父亲到招待所门口。

    阳建雄坐进吉普车,摇下车窗,又对儿子叮嘱了几句,示意警卫员开车。

    阳光明站在路边,望着吉普车尾灯消失在街角,这才转身回到房间。

    第二天上午,田玉芬先去区妇联,找领导顺利请好了假。回来后,一家人由阳光明领着,满怀期待地前往新家。

    距离确实很近,即使老太太是小脚,走路要慢些,一行人说说笑笑,也不过走了十几分钟,便看到了那扇熟悉的朱漆大门,以及门口那对儿被岁月磨得光滑的石墩。

    昨天,赵工程师将东跨院卖给一位部队首长的消息,经过李副所长和几位当时在家的邻居之口,早已像长了翅膀一样,传遍了整个院子。

    阳光明昨日来看房时,也在主院露过面,因此,当一家人走进院子时,无论是在门口水池边洗菜的妇女,还是在院里聊天的老人,都不约而同地投来好奇、打量的目光。

    有人主动笑着点头打招呼,阳光明也一一客气地回应。

    穿过略显嘈杂、堆放着些许杂物的一进院,经过垂花门,进入相对安静规整的二进院,再走进东侧那道小巧的月亮门,那个独立、方正、静谧的东跨院,便完整地呈现在田玉芬、秦兰英和阳珊珊的眼前。

    虽然院子比农村老家的院子小了不少,但胜在规整。青砖铺地,缝隙里长着几簇顽强的青苔,显得古朴而干净。

    北面一排四间青砖灰瓦的正房,看起来高大整齐,东面两间厢房也小巧规整。

    整个小院沐浴在上午的阳光里,给人一种干净、利落且安宁的感觉。

    “这房子……真不赖。”田玉芬站在院子中央,环顾四周,脸上露出了难以抑制的满意笑容。

    这房子,比老家的砖瓦房,看起来还要气派、结实。

    老太太摸摸冰凉的砖墙,看看雕刻着简单花纹的窗棂,连连点头,啧啧称赞:

    “是好房子,真是好房子!你看这砖,多厚实,比咱老家的用料还讲究。这院子也好,方方正正的,敞亮,接地气。”

    她颤巍巍地指着院子靠南墙的一小块空地,已经开始兴致勃勃地规划起来:

    “等咱们安顿下来,就在这儿开两畦菜地,种点小葱、韭菜、菠菜。

    边上的角落,我看还能搭个小鸡窝,养两只下蛋的母鸡,以后咱们珊珊想吃鸡蛋就不用总去副食店排队了,方便!”

    阳珊珊则像只快乐的小鸟,兴奋地在院子里跑来跑去,看看正房明亮的玻璃窗,又跑进厢房瞅瞅里面的格局,对新家的一切都充满了无限的好奇和欢喜,银铃般的笑声在小院里回荡。

    一家人怀着激动的心情,里里外外、仔仔细细地参观了一遍,越看越是满意。

    正房宽敞明亮,空间很大;耳房小巧安静,适合做书房;厢房功能齐全,作为厨房和杂物间,很实用。

    尤其是厨房里那个锃亮的自来水龙头,让田玉芬觉得无比方便。

    院子里那个独立的旱厕虽然简陋,但打扫干净后,没有异味,也比外面胡同里的公共厕所强上太多太多。

    参观完毕,全家人便热火朝天地投入了大扫除。

    田玉芬和老太太负责擦拭家具、门窗,阳光明负责清扫屋顶墙角的蛛网、擦洗地面,阳珊珊也拿着小抹布,像模像样地帮着擦桌子,干得小脸通红。

    时间不长,阳建雄派来的警卫员小张也准时到了。

    小伙子二十出头,很勤快,话不多,但眼里有活,二话不说就帮着阳光明一起干起了清理杂物间存煤、检查菜窖安全性、搬运较重杂物等重体力活,忙得满头大汗。

    接下来的两天,全家人都扑在了新家的收拾整理上。

    首先是彻底的清扫。

    屋顶、墙角、家具背后,所有积年的灰尘都被清除干净。每一扇窗户都被擦得透亮,地面的青砖被反复擦洗,露出了原本的颜色。

    赵工程师留下的所有家具,包括那张厚重的八仙桌、几把太师椅、两个大衣柜和几张床,都被仔细擦拭,焕然一新。

    然后是归置。田玉芬根据多年的持家经验,指挥着将家具摆放在最合理的位置。哪里放床,哪里摆柜子,她都心里有数。

    带来的有限行李也被一一打开,该收进柜子的收进柜子,该摆出来的摆出来。虽然东西不多,但经过她的巧手布置,很快就有了家的温馨模样。

    厨房和厕所是重点清理对象。厨房的灶台、水缸、锅碗瓢盆都被彻底清洗,阳光明还弄来了一些碱面,帮助去油污。厕所也仔细打扫了一遍,确保卫生。

    在这个过程中,也不断有邻居借故过来打招呼,或者好奇地往月亮门里张望。

    烈属张老太太端来过一碗自己腌的咸菜,田玉芬热情地收下,并回赠了一些从老家带来的干枣。

    李副所长的爱人也过来看了看,说了几句“需要帮忙就说话”的客气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