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18. 极度震撼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18. 极度震撼 (第3/3页)

向新生活的决心:

    “所以,在花钱这件事上,咱们真的没必要再像以前那样,斤斤计较,什么都不敢买,什么都不敢用。

    该省的地方,比如粮食,那肯定要省,这是根本;但该花的地方,比如改善生活、培养点正当的爱好,咱们也得舍得花,要学会享受生活。

    钱是为人服务的,不能让咱们成了它的奴隶,整天提心吊胆。”

    他拿起那张照相机票,声音里甚至带上了一点憧憬,更能打动家人:“就像这照相机票。

    刚才娘说了,自行车是必需品,理由不用多说,是让日子更方便。

    照相机,确实不算生活必需品,但它有它独特的用处,是让日子更有滋味,留下念想。”

    “首先。”

    他看向母亲和奶奶,眼神诚恳,“我个人对摄影这门艺术,一直很感兴趣。觉得它能记录美好瞬间,定格时光,把流动的东西变成永恒。

    我在学校图书馆借过相关的书,什么《摄影构图》、《暗房技术》,早就自学过一些理论知识,只是一直没有机会实践。

    有了相机,我就能把理论用起来,亲手拍,亲手洗,这也是学习的一种,长本事。

    说不定以后还能给厂里、单位拍个宣传照什么的,也是个技能。

    其次,也是更重要的一点。”

    他的语气变得格外柔和,目光扫过妹妹珊珊,又落在奶奶和母亲脸上,“有了相机,咱们就可以随时给家里人拍照了。

    比如,每年都给珊珊拍一张照片,记录下她一年年长大的样子,从这么个小豆丁,到大姑娘;

    逢年过节,咱们全家也可以拍张合影留念,团团圆圆的;奶奶您的寿辰,娘您的生日,都可以拍下来。

    等以后,过了十年,二十年,再翻出来看,看看奶奶以前多硬朗,娘您以前多精神,珊珊小时候多淘气,那都是最最珍贵的回忆,是多少钱都买不来的。”

    阳光明其实对摄影的爱好并没有他说的那么浓厚,更多是出于一种实用和记录的考虑,但这确实是一个能打动家人、也合乎情理的购买理由。

    记录家人的成长与变迁,留住时光的痕迹,这个功能对于重视亲情、家庭观念极重的老太太来说,有着莫大的、难以抗拒的吸引力。

    果然,听到孙子说可以记录珊珊的成长,可以拍全家福,可以留下自己现在的样子,老太太的眼神瞬间就亮了。

    她仿佛已经看到了多年后,自己也许已经老得走不动了,戴着老花镜,坐在暖阳下,颤巍巍地摩挲着厚厚的相册,看着照片上家人年轻的面容,孙子挺拔的身影,孙女灿烂的笑容,那该是多么慰藉人心、驱散晚年寂寞的一件事啊。

    什么能吃能穿,都比不上这份精神上的寄托和温暖。

    她脸上的犹豫之色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清晰的憧憬和认可,嘴角甚至微微牵起了一丝向往的笑意。

    田玉芬也被儿子的话打动了,尤其是“全家福”、“记录珊珊长大”这几个字眼,深深戳中了她内心最柔软的地方。

    她看着儿子沉稳自信的脸庞,再想想刚才那盒子价值十万、足够一家人衣食无忧生活几十年的牛黄,心里那根紧绷了多年的关于“钱”的弦,似乎终于“嘣”的一声,松弛了下来。

    一种前所未有的踏实感和底气,慢慢从心底升起。

    是啊,家里都有十万家底了,儿子又这么有出息,懂事,有谋划,未来可期。

    花一百多块钱买一台能记录家庭点滴、能让儿子发展爱好、能给生活增添色彩和乐趣的相机,好像……也确实不算什么过分的事了。

    这钱,花得值!

    她心里那面小鼓,不知何时停了敲打,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豁然开朗的轻松。

    “光明说的……也有道理。”

    田玉芬轻轻吐出一口气,那气息里似乎将多年的沉重负担都吐了出去,脸上的纠结慢慢化开,眉头舒展开来。

    她看向婆婆,语气已经明显松动,“娘,您看呢?要是这相机真能像光明说的,给珊珊、给咱们家留个念想,那……这钱花了,倒也值当。是这么个理儿。”

    她甚至开始想象,拿着相机,给女儿、给婆婆拍照的情景了。

    老太太秦兰英见儿媳也松了口,心里的天平彻底倾斜,便不再犹豫,脸上露出了释然而欣慰的笑容,用手一拍大腿,拍板道:

    “行!那就听光明的!买!这相机,买了!以后啊,多给咱珊珊拍点照片,也给我这老婆子多拍几张,等以后老得走不动了,牙掉光了,也好拿出来瞅瞅,看看自己当年是啥模样!”

    她的话语里,带着一种放下负担后的轻快和幽默。

    见母亲和奶奶都被说服,阳光明心里也松了口气。

    他趁热打铁道:“那好,既然您二位都同意了,我明天上午就去百货大楼和指定的照相器材商店,把自行车和照相机一并买回来。

    早点买回来,咱们也早点用上。”

    田玉芬和秦兰英此时再无异议,都点了点头,脸上甚至带上了几分期待。

    田玉芬甚至还补充了一句,带着当家主母的细致:“钱要带够,别凑合。挑质量好的买,自行车要结实的,相机要牌子响亮的,别图便宜。该花的钱,就得花到位。”

    这话从她嘴里说出来,意义非凡,标志着这个家的消费观念,正在悄然发生转变。

    “娘,您放心,我心里有数。保证挑好的买。”阳光明笑着应下,心里也充满了对明天采购的期待。

    一家人就着买相机和自行车的事,又说了几句闲话,气氛温馨而融洽。

    田玉芬已经开始规划着买了自行车以后,去远一点的副食店买东西是不是更方便,偶尔是不是能去城外逛逛;

    阳光明则说着买了相机,可以先在院里给奶奶和珊珊拍几张,再去公园试试;

    老太太也乐呵呵地想着,该穿哪件衣裳拍照显得精神些。

    小小的堂屋里,充满了对即将到来的新物品、新生活方式的憧憬和讨论。

    过了一会儿,阳珊珊也从外面跑回家里,加入了讨论之中。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