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先提提待遇 (第1/3页)
前几次第二机床厂扩建,资金和配套厂建设都是次要的,最主要的是学徒工人培训。
周志强在这方面还算擅长,可以在短时间内让学徒们先掌控一门相应的技术工艺,然后再根据分组安排制定相应的工艺生产线。
换句话来说,培训和生产要相辅相成;换成其他人来,先不说有没有周志强培训学徒的效果。
要是后续不能顺利安排生产任务,将学徒转换成生产力,那他们投资失败了三分之一。
“先交到中海院去,看看领导是怎么说的话;数控机床的出产量肯定要提升上来,而且领导知道后,也大概允许咱们投资扩建第二机床厂”
盛领导顿了一下后,继续说道:“就是这个投资金额数量,不太可能按照立诚同志说的来,他说的那个太夸张了。”
一下子要提升百分之一点五,再加上今年之前对第二机床厂投资的,差不多能占到一机部今年总投资的百分之五。
要知道一机部管着数百家工厂的投资发展,还有大几百个项目投资落实,每年各省市还会上报找他们要钱,因为地方不太可能负责一家工厂建设的所有资金。
一个第二机床厂要是占一机部全年总投资的二十分之一,那其他工厂知道后肯定要闹情绪。
副厅局级的工厂又不只是第二机床厂一个,一机部直辖的有好多,单是北方就六七个。
况且他们现在也不能全部按照唯成绩论,有些工厂肩负的使命也十分重要,振兴贫困地区的落后工业发状况等等.
吴副领导开口说道:“领导他确实不太会答应这么多,立诚同志估计是想一气呵成,这样明后两年莽足劲生产就行了。
去年谈下的外贸订单,也让立诚同志十分高兴啊;原本第二机床厂就是一滩潜水,但是志强同志去了,直接将潜水变化成深潭了。”
“老实说,建辉同志,我还挺想让志强同志多去几家工厂里面转转的。”
吴副领导开口说道:“有好几家工厂在投资建厂的时候,计划着要振兴周边经济,弥补周边工业发展状况。
但几年后完全背离了咱们当初投资建厂的初心,甚至有点成为包袱的征兆;如果让周志强去发展这些工厂,那效果可能完全不一样吧?”
“.还是算了,第二机床厂同样重要,他可不是大发农机设备厂。”
盛建辉想了一下后摇头说道,大发农机设备厂当初生产任务饱满,技术研发任务压后,周志强在那边没什么事才调走的。
而且农机设备的发展在一机部内,算是排二线的,一线任务始终还是机床和尖端国防工程那些。
“是啊。”
吴副领导说完后又想起一件事来,开口道:“对了,如今对志强同志的奖励该怎么办?他现在连厂长的职位都转正了。
要继续提升待遇?职位不好动,总不能让他来部里去技术司吧。”
对于周志强去不去技术司的问题他们以前都考虑过,还专门商议过。
后来还询问过周志强的意向,得知他不太愿意去制定计划规划,而是愿意待在一线生产后,这件事才不了了之。
一线生产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