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两个解决方法,集体敬酒 (第1/3页)
“刘支书,我这有几个方法,但是不一定对;而且我回到四九城后肯定还要先询问一下相关的技术专家.”
周志强事先给自己接下来的话打了一个补丁,防止给了刘大年过多的希望。
“先说比较容易办到的,红旗村有多少妇女会编竹席竹筐?我们厂可长期收购,农闲的时候编制竹席竹筐可以全部卖给我们厂。”
“省的你们编织好了卖不出去,我们机床厂收了后,也能给工人们发福利。”
竹筐当菜篮子,竹席每家每户都能用,而且几乎过几年就要换。
他们总厂加分厂,还有两个配套厂,加起来一万六千多工人,这就是一万多千多个家庭。
单靠红旗村所有户来编织,都不一定能满足九洲机床总厂所有工人家庭的。
竹席肯定是所有人都要用的,一到夏天,谁家里不准备几床竹席啊。
至于竹筐,那算是给工人家属的小福利了,有个竹筐总比没有好,谁会嫌弃厂里发的东西。
“志周厂长,厂里能收我们村的东西?竹席竹筐这些家家都会,要是能收的话,一年下来能让村里多不少收入”
刘大年闻言后立刻有些激动的问道,这年头村里还有人不会编竹席,那就有点丢人了。
就算小孩不会,跟着学两遍就会了,这玩意又不难。
而且听到这个好消息,刘大年这个村支书连称呼都干了,直接喊起了周志强的职务。
“周厂长,我们村每家每户都会编,甚至过了年就能开始.”
周志强闻言后点头道:“行,那这算是你们村的一个稳定收入了;
还有就是种地,大年同志,说实话除了种地和农闲副业外,我也想不到其他能帮你们的方法了.”
大规模从红旗村招工是不可能的,现在粮食少,农村的劳动力很重要。
种田的劳动力都被城里的工厂招走了,那农村的田地怎么办?要知道国内刚刚经历过饿肚子,也就是这两年才慢慢缓过来。
招一两个可以,十几个也能说过去;但要是几十个的招工,那周志强也办不到。
只能是农闲副业和种地,除了这两个方法外,其他的途径都被卡的死死的。
“大年同志,我知道一个方法,是温室种植和大棚种植,农业部好像已经在实验了,我可以帮红旗村牵个头,红旗村说不定有机会成为实验地
不保证一定成,如果不成的话,那红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