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00章 去地区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200章 去地区 (第1/3页)

    若是说林家窝棚屯子附近哪个单位最有钱,公社压根就排不上号,论有钱还是得属人家林场。

    林场那可是正儿八经的公家单位,里面的职工都是领工资吃供应粮的。

    别看林场采伐区那边也有地,出产的粮食大部分是给林场工人的家属们吃的。林场工人不仅不用吃自己种的粮食,为了方便带饭每天还有二两半的细粮补贴。

    可要论粮食多,还得是人家兵团,毕竟兵团就是职业垦荒搞粮食生产的。

    只不过如今这个年代,别管以啥形式,倒买倒卖都是不允许的,只能通过供销社或上级调配来互换有无,甚至农村大集都取缔了,更遑论其他。

    为什么京城抓得那么严,依然还有鸽子市与黑市的存在,实在是如今的形势不利于经济交流,而老百姓也真的有那个需求。

    农村地区私底下的经济交流也有,但是很少,都是偷偷的来。

    说白了,换白面是有一定风险的,得是那种机灵人才适合干这活儿。

    弄个傻愣愣的家伙,人家随口问一句:"你们拉这么多粮食干啥去?"

    "俺们支书让俺去找人换白面吃……"

    恐怕白面还没到手,这边连人带粮食、带爬犁就得让人扣了。

    路平安三人在屯子里睡了一晚,第二天,支书让人套了两架爬犁,上面堆了一些苞米、黄豆和一些野味儿,又让建军跟着,一行四人出了屯子。

    路平安问:"咱们去哪里?"

    建军、吴大伟和小马泡异口同声的回答:"去兵团!"

    兵团规矩多,管的严,各营各连分工协作,上级统一调派。种植什么作物,任务量是上交多少,都是规定好了的。

    这也导致了一个问题,上级调配的粮食,够吃是大致够吃的,却不一定符合下面连队的需求和兵团知青的心意。

    有的兵团知青是南方人,喜欢吃米,偏偏连队种的是苞米,分到手里的是高粱和麦子。

    有的男知青饭量大,连队里的女知青少,若是统一做饭的连队还好,若是凭票供应,用细粮票换别人的粗粮票很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