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城内风雨又再起(三) (第3/3页)
须尽快团结起来,做好战斗准备。”
赵王点了点头,说道:“你说得对。我已经下令,全国总动员,支援军队。你一定要带领军队,打败秦军!”
林深领命而去,他知道,一场更大的风暴即将来临。他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迎接秦军的进攻。
赤兔城的秋意比往年更浓,城墙根下的野草已染上枯黄,风卷着沙砾掠过青石板路,发出细碎的声响,像极了三年前秦军攻城时的马蹄声。林深站在西城门楼上,手按腰间长刀,目光望向西方的地平线 —— 那里本该是赵国边境的方向,此刻却隐约泛起尘土,如同一道灰色的幕布,正缓缓向城池逼近。
“将军,探马回来了!” 一名斥候翻身下马,声音带着急促的喘息,“秦军主力已过石城,此次由蒙骜统领,兵力约十五万,还带着新造的攻城弩车,预计三日后抵达城下!”
林深瞳孔微缩。蒙骜是秦军老将,以沉稳狠辣闻名,比当年的王龁更难对付。他回头看向城中,百姓们正忙着将秋收的粮食运往粮仓,孩童在街巷中追逐打闹,丝毫未察觉危机将至。这份平静像一层薄冰,一旦秦军到来,便会瞬间碎裂。
“传我命令:即刻关闭四门,加固城防!调两千士兵守东门,三千守北门,西门由我亲自坐镇,南门留一千兵力机动。另外,让赵小虎带人将城中所有铁匠铺集中到北城,赶制箭矢和滚石,务必在两日内完成!” 林深的声音沉稳有力,却难掩一丝忧虑 —— 赤兔城现有兵力仅五万,且多是新招募的百姓,实战经验远不及秦军。
赵小虎匆匆赶来时,身上还沾着铁屑。这位当年十八岁的年轻士兵,如今已成长为校尉,脸上褪去了青涩,多了几分坚毅。“将军,铁匠们都已到位,但铁矿不够了,最多只能再打造五千支箭。”
林深沉默片刻,目光落在城墙上的旧痕上 —— 那是当年秦军攻城时留下的箭孔,如今已被新的砖石修补。“去库房看看,把三年前缴获的秦军兵器拆解,熔化后重新铸箭。另外,通知粮仓,从今日起实行粮食配给,优先保障士兵,百姓按人头定量发放,避免恐慌。”
夜幕降临时,赤兔城已陷入忙碌的备战中。城墙上,士兵们正用泥浆混合糯米汁加固城墙缝隙;街巷里,民壮们推着装满滚石的木车穿梭;粮仓外,守卫们手持火把,警惕地巡视着每一个角落。林深沿着城墙巡查,走到北城门时,却见一名老妇人正拉着一名士兵的手,塞给他一个布包。
“孩儿,这是娘做的饼,你带着,饿了就吃一口。” 老妇人的声音沙哑,眼角布满皱纹,“当年你爹就是守这城门时没的,你可得活着回来。”
士兵红着眼眶点头,将布包塞进怀里,转身加入加固城防的队伍。林深心中一酸 —— 赤兔城的百姓,早已将自己的命运与城池紧紧绑在一起。他走上前,对着老妇人拱手:“老人家放心,有我在,定不让秦军踏入城中一步。”
老妇人抬起头,浑浊的眼睛里闪过一丝光亮:“你就是林将军吧?三年前收复赤兔城的那个?我信你!”
回到将军府时,已是深夜。书房里烛火摇曳,桌上摊着赤兔城的地形图,旁边放着玄光镜 —— 自从三年前古镜中的老者消失后,这面镜子便很少再发光,唯有遇到危险时,才会微微发热。此刻,镜面正泛着淡淡的青光,像是在提醒着什么。
林深拿起古镜,指尖触碰镜面的瞬间,脑海中突然闪过一幅画面:秦军大营中,蒙骜正与一名黑衣人密谈,黑衣人脸上蒙着面纱,身形隐约有些熟悉。画面转瞬即逝,只留下一句模糊的话语:“三日之后,东门……”
“东门?” 林深皱起眉头。他白天已调派两千士兵守东门,难道秦军又想故技重施,从东门突破?还是说,城中又有细作?
他立即叫来亲卫:“去东门传我命令,让守将加强戒备,严查进出人员,尤其是陌生面孔,一旦发现可疑之人,立即扣押,不得有误!”
亲卫领命而去,林深却难以安心。三年前赵雄背叛的阴影还在心头,如今秦军再次来袭,城中若真有细作,后果不堪设想。他走到窗边,望着城中的灯火,心中暗下决心:这一次,无论如何也要守住赤兔城,守住城中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