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确定氰化物来源 (第2/3页)
研究生导师思索片刻,下意识去看在场的学生,她在考虑当着这么多人的面“传授”偷化学品的方法,是否不妥。
张彦东看出对方在想什么,说道:“没关系,把该说的都说出来,以后可以帮助学校管理危险化学品,防止类似的事情发生。”
见校领导点头,导师这才开口:“三个办法吧。
首先,蚂蚁搬家式,在需要使用氰化物的实验中,每次称量都比实际需要多称一点点,比如实验需要100毫克却申请120毫克,多出来的20毫克,可以在无人注意时用称量纸或微型离心管偷偷转移走,多次积累就能获得可观的数量。
第二个方法是废物回收,谎称某个氰化物试剂或溶液变质、受潮、污染,申请按照危险废弃物流程处理,在负责处理废液的过程中,用外观相似的替代品进行调包。
第三,夸大材料用量,这种方法可以一次性获得大量氰化物,但条件比较苛刻,需要独立实验,并且绕过了我以及实验室的核对。”
众人看向公安局的警察。
三个方法都是盗窃者的主观行为,和学校的管理没有关系。
再严格的管理,总会有人找到规则漏洞,很难防住,除非在每个实验者的身上安装摄像头,连上厕所都拍下来,不现实。
韩凌问:“哪个方法对学生来说更容易实现?”
导师:“第一种方法,每次只获取一点点。”
韩凌点头:“那就查吧,任艺的所有实验记录仔细查一遍,我们需要证据证明任艺在氰化物的使用上存在问题。”
氰化物成人致死量大概50毫克左右,若每次取一点点,任艺需要行动多次。
当次数多了,问题也就多了。
“好。”
导师点头,马上去找任艺的实验记录,她可不想牵扯到刑事案件中,也不想因这件事受到学校处分,积极一点总归是没错的,说不定能“戴罪立功”。
针对实验室的调查工作持续到下午,最终结果出来了。
有问题。
问题出在实验记录上,数据不对。
通过计算理论使用量和实际使用量,发现任艺的领取量确实存在虚高的情况,每次控制在5毫克以内,按照正常损耗混弄了过去。
平时不查的话,很难发现。
实验操作者本人想在实验中动点手脚,太容易了,总会有办法。
详细过程韩凌他们听不懂,也不用听懂,只需知道结果就行了:任艺利用实验之便,多次偷取氰化物,总量已经达到了可以致死的程度。
调查结果即刻报告给了专案指挥中心,季伯伟再次提审任艺。
“你是化学研究生,在这方面比我们专业,应该清楚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否能被学校查到,什么取用量、实验记录之类的就不说了,你的导师、实验室主任还有安全员都参与了调查,我就问你一句话,拿走的氰化物用来干什么了?”
任艺微微低着头,不说话,看来是默认了。
季伯伟不是诈她,学校能不能查到、会如何查到,作为研究生的她清楚的很,狡辩没有意义。
“沉默解决不了问题。”季伯伟继续开口,“杜俊才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