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53章 方向集中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153章 方向集中 (第1/3页)

    乔元启给出的结果,让专案组的调查方向开始缩小,按照正常办案逻辑,这条线必须要倾注大量警力。

    受害者吴翠翠每月在熊川家附近经过,从连环杀人的角度看,应该不会是巧合,这里面大概率有关联。

    只要找到了关联点,即等于找到了作案动机,找到了作案动机,嫌疑人也就相应浮出水面。

    万事开头难,如何找到关联,是专案组需要面临的问题。

    “我们先不用管岚光分局怎么查。”季伯伟开口,“熊川的亲朋好友和邻居该问的问,住所附近该走访的走访,熊川的生活习惯是怎样的,他每天几点出门,几点回家,早饭午饭晚饭在哪吃,每一个环节都不要漏掉。”

    众人点头,这件事毋庸置疑。

    说完,季伯伟拿起一沓资料,继续说道:“这是案发现场附近一个十字路口通往案发现场方向的车主信息,时间是晚上六点到十二点,每小时大概八十辆左右的,一共四百九十七辆。”

    经过几日的调查,结合受害者熊川的死亡时间以及他在死亡当天的行踪轨迹,刑侦大队将监控的排查范围缩小在了六点到十二点。

    熊川的尸体,在被杀当天就被发现了,而吴翠翠的尸体是在两天后。

    野外抛尸,接到报警的时间有着很大的随机性,本案已经算很快了。

    像之前侯家柔的案子,分局接到报警的时候尸体已经腐烂严重。

    支队长高秉阳的判断其实是合理的,嫌疑人完全有条件做到让警方更晚的发现尸体,但两起案件都没有这么做。

    选择野外作案,似乎只是因为安静、安全或者心理舒适区,而非毁尸灭迹,两个案发现场表面上荒无人烟,但总有某些人群光顾。

    “不是还有一个小路口吗?”方舟说道。

    季伯伟点头:“对,这就比较难办,两个路口都是前方案发现场的必经之路,一个有监控一个没监控,嫌疑人会如何选择?”

    方舟没有回答,这是很简单的选择题。

    从技术中队(法医、痕检)的勘查结果看,嫌疑人的反侦察能力绝对过关,不可能在监控上犯错误。

    韩凌问:“符合作案时间的车辆,往返的有多少?”

    若嫌疑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